要學好佛,必須修行–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自己不正之行為——在佛教中稱之為凡夫行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條。要學好佛,必須修行。所以學佛就要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練和加強自己的修養。首先,要以四無量心、十善、六度萬行三聚淨戒來更正自己的行為。我們修行首先要真心為人類謀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個國家的大利益。

    談到學佛修行,什麼是佛?佛就是人的智慧到了圓滿極限,沒有再高層次了,故稱之為無上,這時達到徹底圓滿叫佛。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自覺覺他,度脫有情,為眾生而修行。那是把眾生作為依傍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品質依生正行,即為度脫眾生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菩薩行。

    學佛修行離不開皈依發心。如何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說諸佛菩薩和一切賢聖僧啊,我一直到成佛的時候都皈依你們,絕不去皈依天魔外道,決不去做違背佛教的事情,一定要以慈悲為本,從內心裡要這樣想,又實踐中要這樣做。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今天以所修佛法積累的功德,積累的資糧不是為我自己,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但願他們都幸福,達到國富民強乃至直達成佛。我從內心真正的這樣想,而且還要徹底做到。

    要真正學好佛,還要觀無常、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一切有為法,就是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大至宇宙空間的萬物萬有,小至一微塵因的意識都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什麼叫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是無常性的。如露亦如電的,都脫離不了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的諦相。譬如說我們坐的凳子很快就要壞,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會壞的,它們屬無生命的東西,無生命的決定要滅。再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即由地水火風組成的,中含靈知和空大。外四大是我們看得見的房子、山河大地一切林木及空中所有遊戲的那些細菌均為有為之法。遠至宇宙太空,近至肉體組合身心,都屬於四大。四大都是無常,都要成住壞空,就是說必須要死,必須要壞的。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是四大?我們的肉、骨頭、牙齒、鬚髮是地大,我們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體之類的叫水大;我們身上所發的熱能產生熱量的叫火大,外界所產生的風行氣墜,如出的氣,運動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動力的均為風大,人由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這個軀殼。除了這四大還有空大和識大,因為肉也好,骨頭也好,熱能也好,氣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間的,它建立了空大。識大稱為心識,叫做靈知,就是指揮四大運動的一切就叫意識,稱為識大。人除了六大什麼東西都沒有。佛家說出了六大皆空為真諦,這是宇宙萬物之諦相。一般人講四大,但不管幾大,都是成住壞空,都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必須壞。

    既然知道自己身體是四大組合,必須壞,因此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仔細想想,想你的生活,想你的悲劇,想你的一切行為,想你的遭遇,想自己的親友離別,想到世事變動之大而且時間不斷推進,年齡不斷增加,自己將入其土,說不定馬上就要死了,像流水一去不回頭。觀起了怖畏心境,無常心就生起實相,再觀想幾天出離心也就生起了。生起出離心後,自然會恐怖駭怕,因為時間不再回來,死亡就要來臨,所以,首先要求學佛的人生起出離心,而且要觀當下念頭。已經過去已成無常,我們就要少活這麼多時間,就是常言所說的無常歲月增中減,大家的年齡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那麼一天天接近死亡。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這時候如果修行沒有到某種程度,就要把生死業力帶走,跟隨你到六道輪迴去轉。想到這裡,我們人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必須依照佛法去修行。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恐懼心,這個時候,不管修什麼佛法,守任何戒律,對人民對國家都會全心全意施益於眾。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就不相應。因為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根本不想學佛,就是鬧著玩,甚至於利用佛法來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抱著探討心理去研究,這樣的人是下不了決心守戒律,更不會守戒的。要是生起了出離心,就會覺得人生真短暫,他就守戒律了,就會如法實施四無量心等行條。真正下了決心後,才能生起真正的信願行,真正的信心生起了才能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的願心生起真正的行為,才能建立信願行的境界,才能真正實施,這才算得上修行起境。所以學佛千記要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能產生受用,佛教中任何宗派都是如此。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出離境,修行不真心。

    懂得生起出離心這個道理以後,還得守戒。其中戒很多,只要守好三聚淨戒也一樣。一開始守三聚淨戒,第一條攝律儀戒,第二條攝善法戒,第三條攝眾生戒。攝律儀戒就是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就是所有的壞事一點不能做。攝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攝眾生戒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若要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至少要於靜處深思十善是不是照著佛所說的十善去做了,照著做了修法得用就無疑,若行持沒有照著十善去修正,就要馬上改,不然就得不到成就。十善還算不上高層次之修行,乃為天道之善業,但能做好也不錯了。十善是什麼呢?十善就是一不殺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盜而行施捨,不僅在行動上,心裡也不要去想偷人家東西而行施捨。三不邪淫而修梵行,不邪淫不只是指亂搞男女關係,看到別人好看就死死盯著別人看,也叫邪淫,而修梵行就是要依照釋迦世尊所教導的行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持。四不妄語而說實言,不妄語是指未證到那個境界而說證到了,所以不能亂說、亂說就成妄語,對上師不能打妄語,對賢聖僧不能打妄語,再小的事情也不能去亂編。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就是說話不拐彎抹角。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就是不挑撥是非,要說利於團結的話。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就是說話時不要去刺傷別人,不要罵人。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就是不能有貪愛之心,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要,有貪心就要產生我執。學佛法首先要斷除我執,修不淨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不干淨的行為全部改掉。九不嗔而修慈悲觀,絕不能起半點嗔恨心,因為一起嗔恨心就脫離了修行,沒有嗔心只要真心修行則一切圓滿。十不癡而修因緣觀,就是對一切因果都不能產生疑惑,要絕對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因果,但不能以痴心盲目聞,事事都得以入於理道。因此修行就要好好考慮為什麼沒有修好,回答很簡單,肯定是自己行為有問題。

    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四無量心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就是說從我們的內心里首先願望一切眾生永遠住在安樂的境界中,並願望他們長在安樂的因地裡,沒有任何煩惱的安樂,還指佛法上的一切平靜,一切法喜,一切禪樂,一切勝境,一切善意,都稱安樂,安樂因就是種的因都是安樂的。我們從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的願望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了,可以考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總想挖苦某人幾句,是不是總想把別人整倒,這樣就不行。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就是希望眾生都離一切苦及一切苦因,希望眾生都幸福包括種的因都是幸福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就是但願一切眾生永遠具備沒有痛苦的快樂,樂也是有苦的,但這裡說的是無苦之樂。只要眾生是無苦的快樂,我們就高興。譬如想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有前途了,我們的國家昌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心裡就非常高興。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好,我們內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們也在考慮大家的幸福生活,整天在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勞碌奔波操勞。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就是說貪心嗔心痴心都離開住平等舍,就是對一切事情不存分別心,深一點說即是佛性之道。

    於是當隨意即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就是說念完四無量心後,馬上就要隨即觀慈悲喜舍。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慈心就是要像父母親痛愛自己的子女那樣去愛眾生,愛人民,見到眾生愚癡不懂,我們要產生慈愛之心去幫助他。悲心就是見到眾生的痛苦我們要像父母親一樣去悲痛他們、去關懷他們。喜心就是見到一切眾生幸福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看到大家富裕了,不應該嫉妒,應該做到別人高興我就高興,別人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舍心就是看到眾生有困難,他需要的如果是善意的對他確有幫助,就毫不猶豫的讓他拿去幫助他。只要能解決得了問題,我一切都舍給他,這叫舍心。但是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為眾生而發起。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做事時就要具體落實到眾生身上,怎麼落實呢?舉一個例子,例如在路上有一個人的腿被車壓斷了,你會說多可憐啊,幸好我在後面,這個想法就不對了,因這幸好我在後面接著想的是不然我就糟了,這就不是慈悲喜捨。應該想到壓到他就和壓到我一樣,和壓到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時你們可以觀想自己的子女殘疾了,自己心裡多麼難過啊。如果在慈悲喜捨上生起了實相,看到別人被車壓他同樣難受,同樣不堪忍受,覺得像傷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當生起了實相即名真修行人。因此四無量心要落實到眾生身上。比如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國家,那麼就要儘自己的心依照國家的政策去努力,絕不能只在口頭上說得好聽,回家就變了,這就不對,就沒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釋迦世尊要求我們做到的。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捨,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捨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所以我們的慈悲喜捨是有次第的。如果依上述次第發的慈悲喜捨就是真的慈悲喜捨。釋迦世尊就開示我們眾生在往昔都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所以我們不能說,今生的父母我們才愛護,往昔的父母我們就不愛護,都應該愛護,都應該和善,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實行慈悲喜捨。如果連最起碼的互相幫助都做不到,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修行呢?

    因此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應該統一,應該一致相應於慈悲喜捨。就是指說話時是以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對待眾生的,所做的事也和說的話一樣去完成,思想想的也完全一樣照著辦,這就是三業相應。當然三業相應先由思想提供發起,先由意識的想像,然後隨之付於行動,語言也是照著慈悲喜捨的思想境界去實行的。所以說具體落實不是一句空話,關鍵的問題是三業相應的問題。三業相應什麼,就是按照四無量的實相境界去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國家,對待人民,就叫修四無量。當然還有勝義的四無量,但首先必須把前面所說的四無量修好,按照三業相應做到了,以四無量心實施於眾生,是真正做到絕不是勉強的。

    這時就可以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以自己覺悟來覺悟眾生,就開始發大菩提心,即一定要度脫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之苦。因為每個眾生都有煩惱互相矛盾,生老病死等苦。產生大乘菩提心,才知道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這個菩提心要自己立願心,做得到就發,不能亂說,大家都這樣去做。做得到就發心,做不到就不要亂發。但至少現在怎麼辦,有缺點堅決改正。例如在家對妻子或丈夫總覺得他又怎麼不好,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是他呀。六道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還沒有認識到,四無量心都沒有修還修什麼成就啊!所以願心是自己立的,如果立了願心,以後三業就不能有異了。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就沒有實相,也就是沒有功德,修的行就白修了。所以若未能三業相應,縱能終日用功,終歸是竹籃打水沒有收益。

    所以要修高度的德行,要做超雷鋒似的人物,否則每天修假行,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必須有出離心才能守戒律,必須有戒律才能照四無量心去實行,必須照四無量心實行才能產生勝義菩提心,產生勝義菩提心才能得到圓滿修行境界。如果不這樣就沒有效果。因此修行需要的是德和品,德品具備了功夫也就應有盡有。釋迦世尊的整個佛法所需要的是修行,他自己也是修行證到了佛的境界,若行持不正,法就不相應,萬法都在行持中。若自己終日念阿彌陀佛,而對國家不忠心熱愛,對父母不孝敬,對人民不善良,這是自欺欺人的假行者。一生行持端正,知道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對父母孝敬,對人民善良,處處助人為樂,臨命終時念一聲阿彌陀佛,佛來迎接,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三業不相應,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修儀軌等等,終歸是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沒有受用,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每天都要抽時間審查一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做的,做對沒有,認真負責沒有,產生了甚麼想法,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當下正之,凡與上述教化的理論違背的馬上修正。我們靜而思之,想想上面講的一些道理,每天想自己做了些甚麼。如果多年的習氣一下改不了,就要立個透關法,在佛菩薩或上師面前下決心,從何時起堅決不行邪門歪道,堅決改正缺點,決心下定一定要改,有些一下改不了的,就立兩個月,但是一定要記住,到那一天一定要辦,不辦就等於騙子,是不會有半點修行成就的。所以立透關法也要說到做到。

    上面所說的是佛法的修行至要。當建立了生起次第後,入正行自然解脫。什麼叫建立了生起次第?照著做了也不一定就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照著去做了,實際也做到了。比如觀四無量,硬是觀到他人的痛苦和自己家里人一樣的痛苦,他人的幸福即是自己的幸福才叫生起次第。這個時候修行才名實行無虛者,自度聖者之風。

    上面所講的道理是佛教之正論,簡而言之,第一步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第二步眾生平等,第三步自覺覺他。認真照佛教的教義去修持,是名佛教入門之真修行法

摘錄自:菩提寺http://thebodhitemple.org/?page_id=928

本文連結:要學好佛,必須修行–行持基本德行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修行學佛要觀心念,正行為

      

要成為真正的聖者,必須面對現實生活「觀心念,正行為」,這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對眾生說的一個重要的法,佛弟子應當非常的珍惜,不要看它是一個基礎,它不是基礎,它奧妙無窮、深遠廣大,它能造就一切眾生,是去惡揚善、解脫輪迴的根本,能讓眾生徹底成為無憂無慮、大樂無邊的聖者。 

      如果佛教徒不注意觀心念、正行為,要了生脫死是不可能的。無論是什麼身份,無論怎樣誦經、持咒、修法,或者依止哪一個大師,都是了不脫生死的。

      「觀心念,正行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要每一天觀照自己的心念,糾正自己的行為,以做為自己身為一個佛教徒在行持中的基礎。這一基礎也就是根本,這一根本也就是解脫的源泉、解脫的保證書。

      佛教徒裡面有很多佛弟子表面上在學佛、在用功,其實身、口、意與經教不相符合,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眾生的時候,都不是按照佛陀的教義去做,跟佛陀的教義完全相違背,但是自己往往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在修行、在用功、在前進,在向解脫生死的道路邁進。他們很多都錯了,錯誤的理解自己、相信自己。

      佛教徒如果把十善做好、把四無量心發好,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了,但是往往很多佛弟子口頭會說,實際上做不到,因此就變得連基督教、天主教這些善教都不如了。為什麼基督教、天主教很容易接引人呢?為什麼有很多護法也願意去供獻呢?因為他們真正的在做,在關心人、在愛護人,而佛教徒也在做,口頭上說關心,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麼多大的關心,甚至於很多派系,拉幫結派,這哪裡是佛陀要求的修行呢?哪裡是正行為呢?

      我們應該真正去幫助眾生、愛護眾生、關心眾生。所謂的幫助、關心,不等於他是我的孩子我就關心,是他的孩子我也要關心;只要他是佛教徒,我就要幫他,他不是佛教徒我也要幫他;因為他是人我要幫他,因為他是眾生,他具備有一條生命,我要幫他。見到人家有困難,立刻伸出援助之手。身、口、意三業並舉,表情我是笑咪咪的,態度我是和藹可親的,我整個精神是熱情的,我的身業是努力的。

      總而言之,佛教徒應該是見到眾生,就應該幫忙。見到眾生好的地方應該學習,因為我們在修行,在向著佛陀傳的教法修自己的行,把不正的行修正、修好,修來像佛菩薩一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那叫作「披著佛教的外衣,行邪教之門」。佛教徒是真正所謂的慈悲為本、利眾為基,無論他是好的、壞的,對我是有怨敵的、仇恨我的,我都應該想到他好,關心他、幫助他,以我僅有的能力,去為他服務。

      在日常每一天中,我們都要「觀心念,正行為」。

      觀心念,就是把念頭想一想:我今天瞋恨過人嗎?能不能瞋恨人?我幫助了人嗎?是怎麼樣幫助的?我是不是一個菩薩大悲的行為在愛護人、在幫助人?我是不是真正出自於無私地在修我的行為、在利益眾生呢?這就叫做「觀心念」。

      觀自己的心念:今日我是這樣做的嗎?昨日我是這樣做的嗎?我的行為是這樣配合的嗎?我的行為正了嗎?沒有糾正,馬上糾正。心念是必須每天都要觀的,假使做不到這一點,根本談不上「修行」二字。

      仔細想一想:到底這一生是鬼混過日子,吃飯、穿衣、死掉嗎?還是這一生要了生脫死解脫呢?到底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就而來嗎?還是為了一天天混日子,東想西想、私心貪慾、邪知邪見,把自己的陽壽打發過去呢?

      「觀心念,正行為」是最切合實際的,只要想到:「我要對他毫不客氣、要收拾他、要採取辦法對付他……」,這些都是錯誤的,是邪知邪見的業障在身上盤旋。修行人不是這樣的,看到每個人都首先想到:「我但願他幸福,祝願他沒有痛苦、家庭和樂、今生一定成就解脫,祝願他無災無難。」會從內心裡面發起希望他好、希望他沒有困難、希望能給點什麼幫助,讓他能越來越愉快,這就是在正行為了。

      我們所做的事情不是要讓別人看得順眼,而是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佛陀教誡利益眾生,這個符合佛陀教誡利益眾生,要落實在每一天觀我們的心念。如果沒有想過,就是沒有觀心念;如果沒有具體做,就是沒有正行為。如果能「觀心念,正行為」,一切佛法都能得到。如果不能「觀心念,正行為」,邪門歪道、胡思亂想,佛法沒有這道門,進不了的。總之一句,「觀心念,正行為」才是真正我們修行人要做的事情,而我們所做的一切,每一天是不是真正利益眾生呢?這點非常的重要!

      想一想:我觀心念了嗎?我正行為了嗎?我今天面對怨家仇人,我的心中有怨家仇人嗎?我的心中只有親人,沒有怨家仇人。我的利益要讓給所有的人,不要想到這利益是我的,我不能讓給他,如有這種心態就不是聖者的風範了,就是齷齪、就是外道、就是邪見、就是小人、就是骯髒、就是黑業!

      偉大的聖者是光明的、是聖潔的、是坦蕩的。晝夜時中想到的是:「看到仇人來了,曾經他是害我的,現在他還在害我,但我不能害他,我要愛他、關心他、幫助他,為他祈禱、祈福。見到對我好的人來,我也為他祈禱、祈福。」一切都是施捨一切利益於眾生,這叫做「利益眾生」。

      為弘法者,把自己的行為正了,去利益眾生,這是行持上的弘法。有了行持上的弘法,才學得到大聖德們傳的甚深佛法,這個甚深佛法就像線路接軌一樣,可以把佛法的通行道路接通,才能真正的羽化飛升,才能真正的明心見性,才能真正獲得報、化二身的境界,才能徹底解脫輪迴、任運自如、常恆永樂、變化無窮,一切本事都具備,成為真正的聖者。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46148653

本文連結:修行學佛要觀心念,正行為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嘎堵仁波切「老實修行」講座 勉人人去惡行善

台電花蓮東部發電廠日前邀請運頓多吉白菩提會 嘎堵仁波切,舉辦一場精闢專題講座,主講「如何從修行中獲得真正快樂的人生」,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聆聽,嘎堵仁波切一步一腳印的行舉,一本無私利他的精神,長期在全省各地默默行善助人,更接引無數有緣人得聞正法,得習正法,步入菩提解脫大道,受益者無不欽佩嘎堵仁波切如青蓮般脫俗的道風。


會中有人對因果不昧提出回饋,有人當場真誠懺悔,令現場聽眾感動飲泣。經過仁波且的分享後,讓人明白原來修行不是誦誦經、打打坐,做做樣子而已,而是要真實去實踐佛教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大悲菩提心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真實教義。


嘎堵仁波切強調行的重要,勉勵人人去惡行善,才能創造祥和的社會,人人老實修行,才不落入空洞理論,唯有真修行,才能獲得真正快樂的人生。

摘錄自:花蓮電子報

更多訊息請參閱:http://www.yungton.org/03_AboutRinpoche.html

本文連結:嘎堵仁波切「老實修行」講座 勉人人去惡行善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