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昧 》明信因果,因果如影隨形,兩個佛門公案 讓我懂得因果實相的真實義理

20多年前,談到因果報應,自己多感這是佛教非科學論,是封建迷信、宿命論。深入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因果是宇宙萬有科學的自然法則,沒有佛教以前因果就本然存在於宇宙中,只是佛陀證到了人生宇宙本有存在的不生不滅真諦並告訴了世人因果如影隨形、因果不昧的道理,同時依于因果修行,就會覺證菩提聖道。

翻開佛史,無數成就解脫的高僧聖者都證明了這個真理,給了我更深的感悟,從佛陀住世時代的目犍連尊者到近代的虛雲法師就是明信因果、不昧因果、依因證果的代表,祂們的公案故事演繹了真實不虛的佛法,刷新了我的思想認知。

神通不敵業力 – 目犍連尊者

目犍連尊者為大眾所熟悉,尤其是祂從地獄中救度母親的公案被傳為佳話,七月十五佛喜日和了生日的由來就是淵源於此。祂是南無釋迦世尊的大弟子之一,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一隻手可以伸向四禪天,被譽為“神通第一”。但是祂最後卻是被外道打死的。

有一次,目犍連外出歸來途經山下,被埋伏在山頂的外道以亂石砸中。亂石像雨點般的落下,當時祂如果以神通力可以瞬間逃遁。但是,祂知道這是自己的因果業力。因此,捨身償還夙世因果債賬。

對此,南無釋迦世尊藉此因緣說法,原來目犍連尊者在過去某一世為漁夫,以打魚為生,造了很多殺業,以此因緣而遭果報。

從這個公案故事可以看出,像目犍連尊者這麼不可思議的大成就者,還仍然要承受這一不昧的果報,可見因果業力不可思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消,因緣成熟時,果報還自受。所有一切因果它的現實存在,必須由因果自行反應而科學性地、自我地產生,得到自我的解決,此外沒有別的方法可以代替。目犍連尊者了知因果修行的道理,猶如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般,忍辱愧行,因此,最終成為解行超人的聖者。

因果真實不虛 – 虛雲法師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近代禪門聖僧虛雲法師也是深明因果不昧之道。有一次在禪定中,祂突然觀照到當天有人要取祂的性命,祂感到奇怪為什麼會與這個人有這個因果,於是再仔細觀照後,便啞然失笑,原來虛雲法師前世某一輩子欠了這個人七兩銀子,這個因果賬是要償還的,今天他是來討債要錢的。

於是當天晚上禪坐時,虛雲法師就在禪坐下放了七兩銀子。果然半夜三更就進來一個人,摸到禪床前剛舉起刀,此時突然虛雲法師睜開眼,對他說“我前世欠你的錢不欠你的命”,我現在還你,說完就隨手把七兩銀子給了那個人,此人一下子驚呆了,刹那間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於是扔下刀拿著錢就倉皇逃跑了。

從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打死的因緣到虛雲法師償還往昔所欠七兩銀子的公案,讓我深刻認識到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是滅除不了的,因果是不昧的。

但是佛陀又告訴了我們偉大的佛法,讓我們突破因果網,得到成就解脫。不受因果鎖絆而不昧因果、承認因果但因果左右不了我們,這就是佛法因果修行的道理。只有如法修行,才能轉化因果業力,證到“了得業障本來空”的聖者境界。

目犍連尊者、虛雲法師都是明信因果,依於因果不昧之道而修行成就解脫的典範。他們演繹了人生因果修行的真理。

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我們必須日日增加善緣、善因、善業,由是學佛,修佛之行,最終成佛方可徹底解脫輪回的因果縛業。”

只要我們依佛教誡如法修行就會轉化因果業力,讓善業早熟,惡業往後推移,從而圓滿福慧資糧,得到成就解脫的最高境界,到那時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償還無始以來不昧的因果債賬,最終得到常樂永恆的幸福。

撰稿:菩提籽

本文連結:《因果不昧 》明信因果,因果如影隨形,兩個佛門公案 讓我懂得因果實相的真實義理

更多文章:
因果真是迷信嗎?你看到的是結果,看不到的是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因果不昧

摘自:小悟的天空

延伸閱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藉心經說真諦》 至高無上殊勝的經典寶書

日中三省,如照鏡子擦去自己塵垢

斷除我執嗔恨,發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生活中對親屬、友人,以慈念令其歡喜,無苦無惱,常住於幸福之中。不去計較人之過,每日自省,是否說了不利於人的話,有礙於團結?是否做了傷害於人的事,給人帶來煩惱?日中三省,如照鏡子擦去自己塵垢。

 是誰,偷走了你的睡眠,盜走了你的好夢?

失眠的人貌似有這樣的情況,走出一天繁忙,回到家裡,本想高床廣榻,一夜酣眠,可卻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睡覺時思緒像浮雲飛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早起昏昏沉沉,身體乏力。長期不能自已,導致精神不能集中,工作學習不能全力以赴,處於亞健康疲勞狀態。

優質睡眠似乎成為一種奢飾品,一覺難求。有人甚至長期依靠藥物睡一會兒安穩覺,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真的要大聲質問蒼天:究竟是誰,偷走了我的睡眠?盜走了我的好夢?

阿明也飽受睡眠問題的困擾,長期失眠,思慮重重,多次出國發展,想拿下綠卡,仍在國內外往返奔勞。

阿明家中還有老母親,雖有姐妹,卻難以理清家務事,心中產生懊惱。如何實現自己的歐洲綠野田園夢,如何應對現實問題?日思夜想,焦慮不安。

直到去年,阿明被確診癌症,醫生說是長期熬夜,免疫力低下所致,阿明一下跌入了深淵。理想與現實不斷衝擊,讓阿明內心飽受折磨,病來如山倒,出國定居的夢想如泡沫一般破碎了。

古語云:至人無夢。意思指思想道德等方面達到最高境界的人,不會做想入非非的夢。字意如此,可究竟讓人難解,思想境界如何崇高起來呢?

阿明以前總認為多做善事,不與人為惡,就是好人。可在生活中,心裡對某些人與事還是不免去計較、生氣,種種思緒不能停止,實不解其因。佛友為阿明推薦的佛書,阿明也興致缺缺,沒有深入學習。

這次癌症來襲,經過手術及住院治療,僥倖撿回了命,阿明真切升起了無常心。什麼綠野田園,真到一氣不來時都是假的,帶不走的。

佛友為阿明推薦帕母的佛書《入法門論》,阿明開始深入學習了,佛教法義如一股清泉流入心田。

《觀無量壽經》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無始以來,由無明蓋障、不淨業果,讓自我顛倒夢想、煩惱苦集,實堪可憐。

斷除我執嗔恨,發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生活中對親屬、友人,以慈念令其歡喜,無苦無惱,常住於幸福之中。不去計較人之過,每日自省,是否說了不利於人的話,有礙於團結?是否做了傷害於人的事,給人帶來煩惱?日中三省,如照鏡子擦去自己塵垢。

深入佛法後,阿明像得到新生,放下無明妄想煩惱,安住於當下,孝敬母親,諒解親人,心下坦然,再不去掛礙未來,一覺醒來清清涼涼,神覺氣爽,身體也逐漸康復。原來,萬法由心造。

心中安定,得以舒適安眠,自然神采煥發。朋友們,這一刻,你知道誰攪亂了你的好眠?

撰稿:行麟

編輯:對白雲天

本文連結:日中三省,如照鏡子擦去自己塵垢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因果是迷信嗎?從兩個真實小故事的醒示

佛家有雲:“因果透三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因果定律。猶如牛頓所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科學。

但是,困擾許多人的一個問題是,人們經常看到一種現象,善人不得好死,惡人卻活的好好的。許多人據此產生了一種錯誤認為“因果是迷信”。

因果真是迷信嗎?

前不久我到山東煙臺參加侄子婚禮。宴席間,大家談及了因果報應的話題,一位年近70歲老者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清朝末年, 在膠東掖縣有個賣斗笠的小男孩落便坑死了。消息很快傳播開來,人們議論紛紛:“做善事沒有用”“善惡根本沒有報應”等等。是什麼原因有此議論?原來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有位老和尚,為了造福百姓,有意要重新修建寺廟,於是來到某地化緣。化了數天,竟無人肯發心捐助。後來,有一個賣斗笠的禿頭孤兒,把平時積蓄下來的錢全部都施給老和尚,因而感動了許多人,大家都效仿慷慨解囊。因此,老和尚順利地募足所需之款。

不料,這件事過了不久,那位賣斗笠的小孩,忽得眼疾雙目失明,又過了不久,先後折斷了胳膊和腿。一天,他落進便坑裏淹死了。

此事一傳開,人們便議論紛紛。

發生了這個事情後,老和尚便打坐入定。忽見賣斗笠的小孩飄然而至,跪了下來。“老師父!我已經死了,求師父把實情轉告世人。”

老和尚說道:“孩子!你對自己的死,感到悲傷嗎?”

“我才不會呢!”

小孩見老和尚不語,繼續說道:“我過去造作了不少罪惡,已經做了多世牛馬,今生是孤兒,又是禿頭,來生還得是瞎子,後世還要廢四肢,惡報的最後一世是跌進糞坑而死。”

老和尚聽小孩這樣說,歎了口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業報,如影隨形……”

小孩向老和尚磕了個頭,說道:“老師父啊,多虧了您前來化緣修建寺廟,我才有機會能發心佈施。因為您修建寺廟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一心造福廣大眾生。由於我誠心捐助,建立了功德,本該多世遭受惡報的我,將多世的罪業縮於一生,報償惡果的時間大大縮短了,重罪得以輕報。又由於我誠心的捐助,如今我已經升天做了天神,拜如來佛為師修學佛法。希望師父大發慈悲,將此段因緣告知大眾,解除他們心中迷惑,否則我亦不安。”

老和尚破顏而笑道:“你託付的事,我一定告訴世人。” 小孩流淚說道:“感恩老師父,就此拜別。”

另一個因果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安徽的一個小鎮上。

有位老孫頭開了家小客棧維持生計,但生意慘澹。他好不容易把兩個兒子拉扯大,眼看孩子要成家立業了,可大筆的彩禮錢讓老孫頭愁腸百結。

這天,臨近黃昏老孫頭正準備關門打烊時,來了一位住店的客人。老孫頭得知客人來本地買生豬的。他看著客人背著鼓囊的包袱,頓時心生歹意,想把客人的錢弄過來,兒子的彩禮錢不就解決了嗎?

深夜之時,老孫頭輕車熟路摸進了客人房間,揚刀對準了正熟睡中客人的脖子……借著夜黑風高,他在自家在後院埋了屍體,一切處理妥當。拿著這筆錢,老孫頭為兩個兒子熱熱鬧鬧聚了親。

過了幾年,兩個兒媳都生了大胖小子,老孫頭在客棧總心有餘悸,於是他把後院死死封住了,看著白胖孫兒,他總覺得自己豁出去也值了。不久,他出售了客棧,回家享天倫之樂。

可接手的房主準備重新裝修擴建時,挖到了屍骨,報了案。公案部門一查,老孫頭免不了“聽候召喚”。老孫頭百般抵賴不肯承認圖財害命,只推脫客人是病死的,他見財起了貪念,昧了財埋了屍,故沒有報案。最後老孫頭還是被繩之以法,判刑二十年。

在獄中沒過幾年,他已病得奄奄一息。家屬把老孫頭保外就醫接回了,可老孫頭一個勁大口吐血,他仿佛看到了收豬客人臨死前鮮血噴湧的場景。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恐懼,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向兒子道出了這個隱藏多年的秘密。老孫頭在嚎叫痛苦中掙扎死去。

但事情遠遠不止,老孫頭所希望的兒孫滿堂,家人平安沒有滿願。他的大兒子沒過兩年在夜裏撞破頭流血而死,小兒子也在幾年後從高處摔下嗚呼哀哉。幾個孫輩們,不是殘疾、癡傻、短命,就是長病不起。幾十年過去了,孫家後人窮困潦倒……

這兩個小故事給我們留下四個方面的啟迪:

一、 要明信因果,勿以肉眼斷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分三世,有的往昔種善因今生結善果,而有的今生種善因今生結善果,還有的今生種善因來生結善果。

一個貪字,奠定了老孫頭的悲劇。當貪婪的惡念升起時,已落入惡因之中。貪婪的惡業施行時,惡業的種子已經布下,因緣成熟之際就會顯報。就像老孫頭,貪財殺人,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可終有一天會被繩之以法。雖然因果是獨立的,但因其家人享用的是老孫頭害人性命所謀的財,而且在其得知老孫頭謀財害命的罪業後,無懺無悔,自然要同擔惡業果報,由共業所感,而致後人窮困潦倒。

所以,我們世人要明信因果,勿以肉眼斷事。大發善心,踐行善行,廣行佈施,才能福報降臨,來生有個好去處。

二、 因果報應,如影隨形。

種因必得果,因果是滅除不的,這是因果定律。但如果能發心學佛,按照佛陀教戒一點一滴行持,則可轉換因果,乃至重罪輕報。正如故事中的那個小孩,因誠心供養之善舉,不僅報償惡果的時間大大縮短了,重罪得以輕報,而且命終得以升天。

三、 護持寺院、僧寶要看對方心行。

上文小故事中的老和尚,修建寺廟“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一心造福廣大眾生”,由此因緣,小孩誠心供養才種下善因得生天之善報。相反,假如故事中的老和尚借用建寺廟的名義斂財,那麼,供養的人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遭受黑業、罪過。

當今是末法時期,亂象橫生,假借修建寺廟斂財的亂象層出不窮。因此,我們護持寺院、僧寶要看對方心行。

如果供養的是真正的佛菩薩、大聖德,以及祂們主持的具有正知正見的佛法寺廟,就會建立無量功德。因為真正的佛菩薩、大聖德無時無刻不在以一顆大悲菩提心、平等心救助任何一位急需救度的眾生。供養祂們及祂們主持的寺廟,能讓眾生增長福報、消災免難、開敷智慧。

相反,如果供養給貪圖錢財的偽假法師、邪上師,乃至該師雖來源於正脈傳承,但無菩提心行,沒有真正的佛法,只有偏知邪見的講解經論,那麼供養的人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遭受黑業、罪過。因為這是助邪害人,護惡抑善的行為,必將壞人慧命,罪障無窮!

四、不能僅滿足於做點善事增點福報, 應皈依正法,發心學佛修行

人身難得,正法難遇。南無本初報身佛降世娑婆,這是千載難逢的、無限珍貴的解脫機遇,我們僅有這一世的機會啊,為了出離這個輪回的苦海,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點善事增點福報,要知道即使做了天神也沒有脫離六道輪回。因此,我們應皈依正法,精進修學,廣發菩提心,今生得到成就解脫!

文:紅珊瑚/葵心

本文連結:因果是迷信嗎?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 學佛

轉因換果

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的緣份啊,隨業而聚,緣盡而散。用世俗的玩笑話來說,有人是來還債;有人是來討債。但還債,說來簡單,卻也令人生不如死,痛徹心扉。

我總是嘲笑自己彷彿戲裡的苦旦女主角。

傳統父系社會價值觀,女孩子是菜籽命,不值錢。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潑出去的水,再也沒有回頭的路,我嫁給了現在的先生。

在這個家中,婆婆覺得媳婦是用聘金買來的佣人,每天劈頭的是無理的謾罵及要求;老公吃喝嫖賭樣樣都會,常常在外尋歡不回家,生活之於我是一連串無止盡的惡夢。我每天為了小孩;為了茶米油鹽醬醋茶;為了生活而煩惱。但止不住的是婆婆一起床瘋狂的謾罵,止不住的是丈夫一回家就是要錢、謾罵。精神上的虐待,讓我每天只能淚流滿面,唉聲嘆氣,幾度走上崩潰的邊緣。我問天,上天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讓我承受這一切的痛苦與無奈?

廣大的苦海,我總游不到彼岸。彷彿快沉了,我的手還不停地掙扎著……

幾十年過去了,兒女們都長大成人,他們接觸到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正法,徹底解救了我。某一天,女兒帶我來到一間非常莊嚴的佛堂,恭聞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長期聞法下,我深深了解因果輪迴的報應,無始以來的業劫誰也代替不了、逃不掉、躲不了,明信因果,感恩佛菩薩的恩慈,至於欠下的無始因果業力,該還的總是要還。因此每當我遭受違緣逆境時,我在心中默念著南無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聖號,祈求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保佑我們一家和樂幸福美滿、老公脾氣變好、增加我的智慧、讓我能讀懂更多的佛法上的法義。心誠則靈吧!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護佑著我,家庭圓滿了,諸事吉祥了。

學歷只有國小程度的我,不知不覺間受了佛菩薩的加持,稍微有些淺薄的學佛心得可以與眾生分享。子女引我入佛門,為人父母的我也叮嚀兒女,人生一世,我們接受著輪迴痛苦,要勇敢面對一切的苦難與考驗,加緊修正自己的行為,緊依佛學,依教奉行,起到轉因換果的效果,最後得到親眷一起解脫輪迴的真正幸福圓滿。

我默默地寫下一篇篇習佛心得,老公也注意到了。這之後,他的態度有了相當大的轉變,讓人想不到這家庭完全變了樣,脾氣變好,兒女與父親的感情從疏遠到親近,這是我學佛以來獲得最大的成就與福報。我聞受法音,我總想著以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教導的慈悲善良的心對待眾生,沒想到人生中的苦業得到了翻轉,如此的轉換因果業力,使我感念佛恩浩蕩。我要感謝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偉大佛法,佛陀的教誨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現在全家人幸福快樂,和樂融融。

至誠頂禮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慚愧者:萌媽

文章連結:轉因換果

此岸的健康快樂只是過程,彼岸的成就解脫才是真諦

成就功德的生命

       萬貫家財三頓飯,千戶房屋一張床。如果生活的目的只是三餐吃什麼,晚上幾點睡覺,早上幾時起床,整天忙裏忙外,茫茫然過一生,直至生命結束。那麼,人活了一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

  凡夫聰明所發現的一些客觀規律與現象經由系統組織的知識體系稱為科學,但是凡人所發展出來的科學對宇宙人生萬有是無法完整解釋的,人的已知相較於未知,那就像滄海一粟般的渺小。不管科學再怎樣進步,一切都不離因果,因果就是佛法的真諦。

  要想真正明白生活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就得修行學佛。修行學佛從因入果,可以轉換因之先後成熟,改變今生的命運,令財富增長、事業平順、家庭幸福、災難消除,最終福壽康樂、了生脫死、成就解脫,這是唯一究竟之路。

無常是世間的實相

  無論眾生怎麼快樂、幸福、美滿或者淒慘、窮困、潦倒,世間的事沒有一件是你能絕對有把握的,生來不是你可決定,死去也非你能掌握。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無常。

  無常就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眾生無常,世界無常,於身有生老病死、於物有成住壞空、於心有生住異滅的現象。無常是怎麼來的呢?這是一切因緣和合所生有為法,剎那遷流不住的顯相,世間一切萬物,均為無常所顯,無常即為業果所示。

   因果不昧,這一世能生人道、得人身是前生善業的因果關係,眾生輪迴何道、應受何苦是造作業力不同的因果關係,佛菩薩能成為佛菩薩是自覺覺他功德圓滿的因 果關係。又如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第三世多杰羌佛開示:地獄空不了,而地藏王菩薩終將成佛,只要證得三身四智、無上正等正覺自然成佛, 這也是因果關係。又如將米及水依比例放入電鍋,接上電源,按下開關,時間到了生米自然煮成熟飯,縱然不希望它煮熟,但它自然還是要熟,如果水加多了還會煮 成稀粥,這也是因果關係。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眾生想脫離無常就得明白因果、了徹因果,經由修行轉換因果,令黑業遠離,得證菩提,而入於常的世界。

不修徒勞行、有過行、黑業行

  很多人修行學佛卻不得受用,為什麼呢?其實只要好好的自我檢視一番,就會發現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自己的發心純正嗎?對佛法有全然的信心嗎?持守佛法的戒律了嗎?上師的話照著做了嗎?身、口、意三業完全相應於四寶嗎?我事勝佛嗎?有依於「什麼叫修行」的行條執行嗎?……如果自己只是儘量地做,稱為頑修,這也是許多行者所犯的毛病;如果能夠自然而然如法行持又能放下我執,即是正修,正修才不會 徒勞無功。

  假如整天只是修徒勞行、有過行、黑業行而不自知,修了等於白修,將如竹籃打水無從受益,若因此而去懷疑佛法,怪罪上師、佛菩薩,則不但自落邪惡知見及錯誤知見,且一輩子轉眼即過,勢必墮落而走向地獄或惡道,行者能不自慎嗎?

真皈依才能得解脫

   真皈依才能真修行,真修行才能得解脫。皈依為正入佛門的第一步,皈依就是皈向依靠,將自己的身心性命一切全體交付歸屬和仰仗的對象,此對象就是所謂的皈 依處或皈依境。佛教徒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寶,非外道及外道典籍。佛陀在世時皈依佛,佛前受教,親承法義。佛不住世了,除了皈依佛,還必須皈依法,法是佛 陀所說的法教,此外還要皈依隨佛教法證道的賢聖僧,依靠戒行清淨為根本得到證德證境的僧寶,教授我們正知正見的佛法以修習。所以,皈向正諦三寶從究竟的觀 點來看,真正勝妙究竟的皈依處只有一個,那就是證得至高圓滿覺位的佛陀,只有圓滿佛陀是最高解脫巨聖,是我們真正的究竟皈依處。

  釋迦佛陀留傳下來的皈依法只有一種,稱為完善皈依法,這是佛史傳承的皈依法。在當今末法時期,基本上完善皈依法已不復見,現在一般寺院所舉行的皈依儀式都已不完善了。其實,佛弟子雖然舉行了皈依儀式,但並不就是得到皈依,還必須要修持以生起皈依境,才算是真正得到皈依。從表面看起來,皈依似乎很簡單,就像是剛入 佛門舉行的儀式,但事實上恰恰它是最重要的!因為受皈依而沒有生起皈依境,則未獲得皈依,即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因此皈依就成了是否為真正佛教徒、佛弟子的 身份問題。如果是真正的佛弟子,必依照佛陀的完美覺位作為自己所學所修的相應楷模,身、口、意三業嚴持於戒,遵守佛律法紀,大悲為本,普利眾生,此時自能 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受用才是真的。

  皈依的儀式有內密金剛法曼荼羅、外密行壇或顯教盡形壽皈依等三種。在上述的三種皈依儀式法規中,內密金剛法皈依是十分珍貴而難得的,其師資必須是具量的金剛阿闍黎,必須要在內密皈依壇城中展現其金剛力。外密與顯教二種皈依儀式不須道力顯境,若無因緣時, 外密與顯教皈依亦無妨,只要是完善的皈依,皆能成就受用。皈依的儀式差別只與成就的快慢有別,與成就的大小無關,因為一切成就大小都是靠自己的修行而得 的。

  真正的要學佛,就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皈依?如果不是真皈依,就叫做自我騙自我的皈依。雖然皈依了,但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不能與自己 的上師相應,不忠誠上師,不忠誠於佛,三寶在自己的心目中不是至高無上,則自然變成一種假修行,落入假修行則一切枉然,不會有所成就,就算上師傳了法,修 法也不會生用,還是徒勞行,不能得到解脫的。

生命的真正價值

   世界上最值價、最偉大的是能讓你了脫生死的佛法。除佛法外,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價的就是生命。生命既然可貴,如何來使用我們的生命呢?那就是要把我們的生 命用得有價值,讓這個生命變成功德的生命,不要變成罪業的生命,讓這個生命能給我們換來福報,能給我們換來佛法,這才是我們要獲得的。

   萬劫千生得此身,尤其是難得暇滿人身,如果今生不努力求度脫,更待何時?人生苦短,幾十寒暑轉眼即飛逝,要趕緊抓住時光,把佛法學好,把世法看淡。要知道 人是一定要死的,無常隨時存在,死的時候四大分離是無比痛苦,死後進入中陰再落輪迴,是非常無助、可憐、悲慘,沒有生死自由的人,這一關是躲不掉的。因 此,我們要生起堅定出離輪迴的實願心,真正的學佛、真正的皈依、真正的修行,自己先求覺悟,然後幫助有緣眾生也能覺悟,於一切時中依於菩提心行利他事業, 運用今生好好累積功德,種下成就解脫的因種,能夠這樣,今生的人身才值得,而這也才是生命的真正價值。

慚愧佛弟子  智浩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57136015

本文連結:成就功德的生命

【第三世多杰羌佛】傳的修行法

我的學佛修行之路-且活且珍惜

      眾生就是如此,當生活順心如意的時候,少有人會想著努力用功學佛修行,只有當生活不順邃的時候,才想起人生如夢,不要去執著,光陰似箭,要把時間花在精進道業上。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凡心識所動,就有我執所存。我執生,私欲生;私欲生,則貪得等等諸多業障生發。

  我執、執我是煩惱的根源,正因為圍繞著這個「我」,眾生才生起貪瞋癡愛喜怒哀樂的啊!

  從小到大,記憶中的溫暖(除了偉大的佛陀師父、兩位尊者上師及師母外),在芸芸眾生中,就屬姨公和姨婆了。如果聽說今天我會去,他們就會從村子走到市區去買我愛吃的東西回來,而且一大早起來就為我做嫩滑嫩滑的蝦米燉蛋。姨婆有好吃的東西總捨不得自己吃,比如人家送的進口珍品或者是市場上少見的高貴水果,她都會留給我週末過去吃;煮了什麼好吃的美食總是怕我少吃,都要親自給我盛得滿滿的。每每想起這些,我就熱淚盈眶,這兩位老人的恩情是我一輩子都難以報答的。

  在娘家,三餐定時,吃得飽飽的,也白白胖胖。在婆家,吃——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一件執著的事。前兩年,還經常因為吃不飽而心裏生悶氣,或者就是辛苦帶孩子,餵孩子先吃,等餵飽孩子,等著我的就是一桌殘羹剩菜。最近的情況,變成婆婆總是叮囑做飯阿姨:我兒子在家吃,蝦就拿出來煮;我兒子要是不在家,什麼菜就不要煮。昨晚又是同樣的場景,原本我也無所謂,聽做飯阿姨對婆婆說:「今晚沒菜啊,妳兒子不在家,妳孫女就不要吃了?」加上婆婆先兇我,讓我叫老公回來吃飯,因為做飯阿姨要加菜,我一下子就火冒三丈……

  後來,我返光自照,想起一個故事,我頓時就明白了這可能就是我的因果吧!也許我上輩子對人家也有同樣的行為,所以現在這就是我的果報,於是我當下就釋懷了。

  佛陀師父說法:「因果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大到宇宙,小到汗毛,乃至意念,因果的果報是分毫不差的。」我對因果的理解,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業或惡業,有一天因緣成熟會應報到自己身上來,所以身口意三業時時要謹慎!

  後來,我和婆婆談論了這件事。她說:「沒有捨不得妳吃,是怕晚上吃不完,造成浪費。」可是我的想法不一樣,我認為表達上可以說少煮一些,而不是硬生生的說我兒子不在家吃不要煮,何況不是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出現這樣的情形。有時我確實無所謂,但做飯的阿姨都會在我面前嘀咕幾句,於是我斟酌斟酌著就產生掛礙了。我反觀自己,是自己的定力不夠,太容易隨境所遷了,我一定要好好修,修得如如不動,不動心執物。

  這一個月,我不精進,把時間都浪費了。今天,深有感悟:生活實不易,且活且珍惜。活一天就要精進一天的道業,把有限的生命轉換成功德,不要去執著吃飯、穿衣,這是凡夫中的凡夫做的事情。要想著每天都在無常中前進,日子過一天就少活一天,世間上的一切都是無常不實的夢幻,我今生是要到佛國淨土,還是去陰曹地府?

  我要隨時隨地清醒頭腦,修持好自己的心行,積累福慧資糧。自己哪方面修得不好,就在哪方面用功——自己定力不足,忍辱不夠,聽不得人家說我的不是,尤其容易生氣、會發脾氣來證明自己是有尊嚴,這些我都要下功夫去改,努力去修!

  佛陀教導我們:「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

  所以,我要培養、鍛煉自己的慈悲心、忍讓心,學會化解不順心的事,看穿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都是假像,心不隨境轉,轉煩惱為菩提。我要放下我執與我見,放下掛礙和執著,轉換自己的心念,把不滿轉換成感恩!

感恩H.H.第三世多杰羌佛!

感恩十方諸佛菩薩!

感恩兩位尊者上師、師母!

慚愧佛弟子  妙意

2016年9月13日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

本文連結:我的學佛修行之路-且活且珍惜

古佛降世-第三世多杰羌佛簡介

慈心不殺

  殺生的「生」,是指一切有生命能活動的動物。牛羊雞狗,蚊蟲螻蟻,固然都是動物,人也是動物之一,不過人類比較有理智,所以為萬物之靈長。凡是用刀、槍、毒藥,或任何一種殘忍的手段,去殺害人或其他的生物,這都叫做「殺生」。殺害的方法:如果是自己親身去殺的,這是身業犯罪;如果是指使或者口頭同意別人去殺害的,這是口業犯罪;如果是見殺隨喜,也就是說看到別人在殺害,自己內心起歡喜的,如見到別人打架,在心裡頭吶喊:「打!打!讓他死!讓他死!」這是意業犯罪。對佛教來說,以上皆是違犯了「不殺生」的戒法。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時,有一天到外地去,途中看到許多兒童在水邊玩魚,佛陀就問那些兒童說:「孩子!你們怕不怕苦?苦對你們好不好?」

  那些兒童回答說:「啊!佛陀,我們很怕痛苦,我們不願意受苦。」

  佛陀聽了以後,就對他們說:「你們不願受苦,你們要知道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和你們一樣害怕痛苦,你們不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上。」

  一切眾生,只要是有生命的,誰不貪生?人是萬物之靈,知道要求長壽,保全生命,其他的生物雖然不比人類聰明,但是求生之心對於所有的眾生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當人類要傷害牠們的時候,便知道趕緊逃命,當牠們飢餓的時候,也知道四處尋食,這種種的表現都是告訴我們,不要殺害牠們,因為牠們也是要活下去的。

  殺生是十惡業之一,也是根本大戒之一,在佛法戒律中是絕對禁止的。造了殺害眾生的惡業,必然墮落惡道受種種的苦,等於是殺害自己,我們何苦造業來殺害自己呢?持戒是一種福業,能夠持守戒法,止惡行善,這比布施身外之物更加殊勝,自己願意克制自己的私欲,以自己的心去推度、體會別人乃至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永具安樂,願一切眾生永離眾苦,這種的心情,就是佛教「與樂拔苦」的慈悲精神。

  佛法流行世間,首先就是為了實現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和樂生存,因為三界六道的有情均是自己多生累劫的親人,為了尊重個體的生存,所以不得殺生,包括自殺。如果不是故意存心的誤殺,不構成重罪,但是也負有責任,在殺害眾生當中,以故意殺人的罪業最重。對於殺人,政府固然有專條的法律,但是法律只能制裁於兇殺案成立以後,佛教不殺生的戒律卻是可以制止於兇殺案未成立以前,因為持戒的人就不會去殺人了。法律上只能一命抵一命,而不能一命抵多命,一個人如果殺了兩條人命以上,或者消滅了殺人的證據,法律就無法裁判。但是,在因果報應來說,一人殺了許多人,必定要多生多世去償還命債,消滅了證據,也許一時可以逃避法律,但絕不能逃脫因果律,所以我們應該知所戒慎。

  在《大智度論》中記載,佛陀曾向一位名叫難提迦的居士,談到殺生的罪狀。 

佛說:「殺生有十罪,何等為十?

一者、心常懷毒,世世不絕;

二者、眾生憎惡,眼不喜見;

三者、常懷惡念,思惟惡事;

四者、眾生畏之,如見蛇虎;

五者、睡時心怖,覺亦不安;

六者、常有惡夢;

七者、命終之時,狂怖惡死;

八者、種短命業因緣;

九者、身壞命終,墮泥犁(地獄)中;

十者、若生為人,常當短命。」

  眾生因為我執、我見太重,一切動作往往有害別人,現在造惡因,將來必定受苦果,合起來看,正是損人又損己。損害別人的事,我們不去做,不造惡因,將來也沒有苦果,這正是利人又利己。所以,我們應該發慈悲心,斷惡修善,多積善德,培植福業,這才是學佛修行的根本。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19586856

本文連結:慈心不殺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略說因果業報

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因為佛法包括宇宙間一切有為無為的真諦,釋迦佛陀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總括起來,不離因果二字,也就是佛法。簡單的說,宇宙間的一切因果就是佛法。學習佛法主要是要明白因果理趣、學習因果,知道世事無常、輪迴痛苦,知道善惡業力、因感果報,因此尋求解脫之道,求證道果,圓滿菩提,利益眾生。唯有明了一切因果而不被因果所遷,才能了生脫死。所以,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因果遍於一切,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因果網絡所構成,能夠透徹的了悟因果,就能夠了知宇宙萬物。因果這兩個字,因是能生的種因,果是所生的結果,有因就必定生果,依所生的果為因又可以生果,比如起了一個念頭要坐飛機去某地這是因,買到飛機票這是果,又買到飛機票這是因,到機場坐上飛機這是果,又坐上飛機這是因,到達目的地這是果,因此就因果的關係來說,是即因即果、即果即因的關係,這是因果不變的必然規律。

  因果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大如飛機、小到細胞都有因果,一支筆有因果,一盞燈也有因果,乃至一聲咳嗽都是因果,多生所造的惡業這是因,以致咳嗽生病這是果,生病咳嗽這是因,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聲音影響這是果。起心動念也有因果,就如見到別人做好事而心裡歡喜,見到別人做好事這是因,自己生起歡喜心這是果,生起歡喜心這是因,在意業種下善因必得善果這是果。

  人的出生是因果,人的死亡也是因果;生命的長短是因果,生活的貧富也是因果。因果無處不有,沒有一個眾生能夠幸免於因果,眾生因無始無明的因,造作各種善惡業力的果,由這業力的果,而決定輪迴那一道?該受生什麼地方?受什麼樣的痛苦?受什麼樣的罪和什麼樣的折磨?然後又由無明的因,繼續結業力的果,就這樣永無止境的隨因果業力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不得解脫。能拯救一切眾生,改變這種輪迴之苦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學佛修行。

  但是有些人認為六道輪迴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存在,不是實在的有,認為鬼是沒有的,六道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有這種觀念的人,就會造成一切因果都是空假的,不成立的。釋迦佛陀說六道輪迴真實不虛,生、老、病、死苦,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生活中,難道不是這樣嗎?事實就是如此。因此,不要認為因果不存在、不會有報應,也不要認為做壞事不讓人知道就好了,不用害怕,總之沒有因果報應這回事;凡認為六道輪迴是傳說不實、認為因果是虛假不存在的人,就是已經落入嚴重的邪惡知見了。任何人處在這個世界中,不想生、老、病、死,但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存在,必須生、老、病、死充滿痛苦。任何人無論用盡任何辦法所取得的結果,最終還是輪迴世界的無常相果,改變不了生滅無常。無論任何聰慧的凡夫都脫離不了五濁痛苦,因為這就是無常六道輪迴的必然規律,所以六道輪迴是存在的,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而不是道聽途說的不實之語。

  世間勸人上進有一句話,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把它用在佛法上正好確切的說明了因果不爽的道理。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的基礎上,如果對這個認識不清楚,或者不能深信業果的道理,那麼即使是學佛學了很多年,修行修了很多年,或者是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種種的障礙。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深信業果的道理,了解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這才能斷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不再造下惡道之因,才能遠離惡道之苦。

  業果的道理是什麼呢?業有四個特質:

  業的第一個特質就是業果決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由善業生樂果,由惡業生苦果,一切苦樂都是由業來決定,絲毫不爽。佛經記載:有一天,佛陀的弟子們都在精舍內誦經,其中有一位弟子誦經的聲音非常悠美。當時精舍外面,波斯匿王的軍隊正好經過,聽到了這位出家人悠美的誦經聲,都不知不覺地停下來注意聽,忘記了原本要去攻打鄰國的事。波斯匿王就進入精舍向佛陀頂禮,而且請求要見這位聲音悠美的出家人一面。佛陀就叫這位弟子出來,想不到一見面以後,波斯匿王卻非常失望。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出家人的聲音雖然好聽,但是他的容貌卻不莊嚴。波斯匿王感到疑惑,於是就請示佛陀。佛陀說:「在過去很久以前,有一位佛入滅了,當時的國王想興建佛舍利塔,因此派遣了四位大臣去監督。其中有一個大臣每次前往監工的時候,就發牢騷,說了很多不滿的話。後來,佛舍利塔的工程圓滿完成了,這位大臣看到建好的佛舍利塔竟是那麼地雄偉壯觀,他的內心感到很歡喜,於是便把家中代代相傳的風鈴供養出來。他將風鈴高掛於舍利塔頂,每當微風吹過,風鈴一動,就發出清脆悅耳的鈴聲,使聽到的人都心生歡喜。現在這位出家人就是過去的那位大臣,因為當時為了蓋佛舍利塔常埋怨,所以今生感得了皮膚粗黑其貌不揚的果報;但又因為以悅耳好聽的風鈴供養佛,與眾生結緣,因此今生得到了聲音圓潤柔美之報。」

  我們有時見到一些人身材美好,但是容貌卻不出色;有時看到一些人,雖然長得相貌端莊,可是身量矮小。這是為什麼呢?總說一句,就是如是因、如是果,高矮胖瘦,各有各的因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業報,所以不必羨慕別人,也不用埋怨自己。因緣雖有千差萬別,但業果定理卻是不變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是必然的。

  業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業留在內心的影響力會增長廣大,雖然是微小的善惡業因,都能感得廣大的苦樂果報。換句話說,雖然只作了微小的善業,但後世也能感生極大的樂果;相反的,雖然只作了微小的惡業,但後世也會招感很大的苦果。就好比一棵參天大樹當初也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成長起來的,成長後樹上所結的果實,又成為種子,又能生出很多的大樹,如此輾轉無限增長。從外在的因果去觀察就是如此,而從內心的因果來說,那就更是增長廣大了。佛經中說:有個沙彌名叫均提,在往昔中譏笑一位已證果的年老比丘誦經的聲音就像狗叫一樣,由於造了這個惡語之業,結果感得了五百世之中,世世出生為狗的果報。又如寶手比丘,在過去迦葉佛時以一金錢供養四寶塔,結果感得世世出生以後,手握金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直到釋迦佛時出家修行,後證得阿羅漢果。由此可見,每一個微細的業因都能感生極大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善惡無論大小,便應該注意取捨,遠離一切惡事,勤修善法。不要以為只是一個小善就輕忽而不去實行,更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小惡無所謂就去做了,這非常重要!

  業的第三個特質就是業不作不得,沒有造作的業,不會遭受果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積聚能感受苦樂的業因,那麼就決定不會得到苦樂的業果。就如沒有種瓜不能得瓜,沒有種豆不能得豆,沒有種人天之因,決不會得人天之果;又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每個人的天賦聰明愚癡、身體健康強弱、一生盛衰興敗各有不同。以前佛住世的時候,有位國王名叫暇巴,與婆羅門種族的人作戰,結果打敗了,王宮被焚燒,國王自己知道業力難逃,於是投火自盡,連他眷屬中有飛行神通的人,也都不免墜落火坑中被燒死,只有一個奴婢沒有神通卻幸免於難,而逃了出來;有人以此事請示佛陀,佛陀說:「國王跟他的眷屬在過去世曾造了放火焚燒的惡業,在當時有一個同伴未參與放火,就是現在這位奴婢,因為她當時沒有造作焚燒的業,所以今天就不會得到被燒死的果報。」以上這些都是業不作不得的明證。

  世間常有人以為做了壞事後,再做做好事,善惡可以互相抵消,這是錯誤的觀念,因果是不能抵消的,造福跟受罪各有各的因果,是不能互相交換的。世間有句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又說「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其實這些說法只是對某種現象而言,並無科學根據,它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是因各自善惡業果成熟的感報,因果是真實不虛且具科學性的,這就是佛說業不作不得的道理。

  業的第四個特質是業作已不失,就是說已經造作的善惡業,在因緣未成熟之前,絕對不會壞失,即使經過百千劫的長久時間,仍然如影隨形,絲毫不爽,在因緣成熟的時候,果報必然現前,還是必須清償舊業。這就像在田裡播種,如果沒有遇到焦芽敗種或腐爛蟲吃等破緣的情形,則種子一定生長而可獲得果實;業果的原則也是這樣,自己所造作的善業或惡業不論大小,除了其中有破緣而轉變的情況外,因緣成熟必定會感受自業的果報。這裡所說的破緣,是指自己犯下罪惡的事內心生起懺悔而如法懺罪,或自己在做善事之後回想起來反而內心感到懊悔,除非遇到這類破緣的情況而轉變業果外,所造的業是絕不會壞失的。

  從前佛住世的時候,波斯匿王向釋迦族求婚,釋迦族便將一個婢女嫁過去,婚後生了一位太子,就是後來的琉璃王。琉璃王幼年時在釋迦族遭到了侮辱,罵他是卑賤的人,琉璃王大怒,當下就發了一個惡願說:「我將來做王,一定要滅掉釋迦族。」琉璃王長大後就出兵討伐釋迦族,佛陀三次坐在一棵沒有樹蔭的樹下,用暗示的方法,使琉璃王自動撤兵。當琉璃王第四次出兵時,佛陀知道釋迦族人的業報已經成熟,只能為釋迦族人不知懺悔而感到惋惜。琉璃王的軍隊攻入城後,到處亂殺人,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就運用神通力將釋迦族五百人,攝入自己的缽中,送到天宮去避難。等到戰爭停止後,拿回來一看,結果缽內的人竟然全部化成血水,為什麼呢?因為神通抵不過業力,佛陀有無量的神通、智慧,卻眼看自己的親族被殺而沒有辦法,這就是所作業不亡的道理,自己造業自己受,別人是不能代受的。

  釋迦族過去世造的是什麼業呢?目犍連尊者請示佛陀,佛陀說:「過去許久以前,有一個大村莊,村內有一個大魚池,在一個節日,村中的人將水池內的魚都捉來吃,其中有一條大魚,也被捉而殺去吃,當時有個小孩,他從來不吃魚肉,為了好玩,他用棍子敲了大魚頭三下。當時那隻大魚就是現在攻城的琉璃王,所有的小魚就是現在他的軍隊,村莊的人就是現在被殺的釋迦族,那個沒吃魚肉的小孩就是我,我因為沒吃魚肉,所以沒被殺,但是因為敲了魚頭三下,所以在釋迦族被滅的期間,頭痛了三天。」

  現在全世界每天所殺的魚不計其數,每個人每天無明所造的各種惡業難以想像。如果佛陀沒有為眾生說法,我們不會知道業果的道理,當我們明白因果業力後,才知道原來今生自己所受的一切苦,全都是自己過去造惡業所招感來的。前世今生我們一定都造過殺業,有人會說:「我沒有殺人啊!」但他有沒有想到他殺過很多螞蟻、蚊蟲呢?牠們也都是有生命的眾生,眾生平等,我們有什麼權力可以隨便殺害眾生的生命呢?任何人都不可以故意去殺生害命的。

  想一想:為什麼有的人長年病苦纏身、短命夭壽呢?難道沒有因果嗎?難道不是殺生的報應嗎?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會遭遇各種厄難或不如意,比如生病、受害、被騙、受人歧視譭謗、人際關係不好或說話沒有人理睬等等,應當知道這都是自己的業報。如果我們沒有業果的智慧,就會怨天尤人,生起報復心,又種下惡業的因。如果我們深信業果的道理,當身患重病時,應該想到:這都是我往昔殺生的報應,如果我不發起救度眾生、保護眾生的善心,怎麼能解脫我的罪報呢?這樣從果知因,了解一切病痛都是自己過去所造惡行的感報,心中只有懺悔、恐懼,哪裡還敢怨天尤人呢?如果我們深信業果的道理,在受人譭謗時,就知道這必定是以前對人妄語欺騙的果報,既然是自己所造的惡業,理應歡喜順受,然後再進一步想到對方譭謗我,正是消除我的宿業,成就我的安忍,他是我的善知識,這樣作消業想、作善知識想,隨後對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後悔心、懺悔心,發心努力好好學佛修行,斷惡修善,如此才能轉換因果,一步一步離苦得樂,成就解脫。

  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因果,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懂得因果的道理,應該就算是一個好修行人了;事實上,並非如此,而這恰恰也是許多修行人所共同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很多人雖然懂得因果業報的道理,也講得出來,但卻僅僅把它當作「道理」而已!內心懂得,卻沒有真正去做。「懂得」歸「懂得」,依不依「懂得」的道理去行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懂得因果的人,他們懂得辱罵別人是要償還因果的,但遇到事情照常還是要罵人,要羞辱人,還美其名說:「我就是憋不下那口氣,我只是出一出怨氣!」又懂得因果的人,知道供養諸佛菩薩及三寶有無量的功德和福報,自己可以有大受用,但在實際上做佛事的時候,他們還是要斤斤計較,分釐必爭,甚至根本就不做佛事。

  因此,懂得因果的人可以說不如明信因果的人,懂得因果對他們而言毫無作用,沒有任何幫助,最多只是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理趣存在罷了;明信因果的人則不同,他知道有因果正理的存在,知道宇宙萬物的真諦確是如此,由於確信因果業報的緣故,他對作惡會感到極大的恐怖和厭離,害怕哪裏出錯了會傷害到眾生,將招致惡業果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會行持謹慎,努力去惡修善,而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真正修行人。所以,懂得因果與明信因果完全就是兩回事,如果抱著「懂得因果就是好修行人」的觀念,本身就是對佛法正見認識不清,可見一個學佛修行人的正知正見是多麼地重要!

  一個人如果對佛法不能生起深切的信仰,而僅了解一些因果道理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那些對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的人,雖然他口頭上談論的盡是一些高深玄妙的道理,可是實際上也只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真實的價值。我們切不可只做個懂得因果的人,讓「懂得」兩個字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及行持,而應該要做一個明信因果的人,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63349381

本文連結:略說因果業報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