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離心與菩提心

有三種不同因果的人:一種是平凡的人,只想要得到現世利樂或來世生到更好的地方等等,則必須要有增上生心,力行十善業;另一種是中等的人,想要獲得自己的解脫,不再輪迴,則必須要有出離心;最後一種是殊勝的人,為了利他而希求全然證悟,發願成佛,則須具備有菩提心。

  修行就是出離輪迴,解脫諸苦而成聖,直至成佛,故真正學佛的人須有出離心與菩提心,這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出離」不是離開這裡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而是出離煩惱有漏的境界。由怖畏三塗苦及生死苦,深知六道輪迴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如父如母一切眾生均在無常苦痛中,知苦、欲脫於苦,因此真心修行,而生出離心;由出離心而生大悲心,由大悲心而生菩提心。

  如果沒有出離心與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法,也是徒勞無益。在沒有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長期閉關修大法,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與菩提心都極為重要。

  如果沒有出離心與菩提心,即使念誦上億遍的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故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離心與菩提心。有不少人在沒有修好出離心與菩提心,即盲目地念誦一些儀軌,以圖獲得收效,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很多人因缺乏這些知見,只知道密法殊勝,就好高騖遠,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到處接受灌頂,不亦樂乎地修法,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都是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故學佛修行必須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一切萬法都隨發心而定,如果一個人僅是為了今生今世的幸福快樂而修行,從未考慮過解脫、度生、成佛等等,既然發心已如此明白,那他所做的善業又怎能變成解脫之因呢?絕對不可能!

  佛經中有如此的比喻:如果有一個人被飢餓所逼迫,正萬般無奈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假如不立即進食,幾分鐘後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這時,如果讓他到國王的寶庫中去取寶,他首先應該選擇什麼呢?絕對是食物。因為寶庫中的其他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無法解決瀕臨餓死的困境。對此時此刻的他來說,價值昂貴的金銀珠寶是毫無用處的。同樣的道理,大法雖是殊勝,但對沒有基礎的人而言卻太高深了,故當務之急還是先修習出離心和菩提心。

  我們不必急於修持大法,而是要先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若由於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故要反覆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心別無他途,唯有思惟暇滿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業果道理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我們容易了解人身萬劫難得的道理,但是不易生起與暇滿大義相應的心,若生起暇滿大義的心,則於一剎那時,皆不令空過,於無義之事,必生追悔,就如商人血本不能生息,彼即痛悔不堪。又此生無常,決定是死,死後識性不滅,隨業力流轉,不得自在,而諸業中,我們又以惡業為多,故修死亡無常及流轉之苦,令生出離心。

  如果希求解脫的心念,能日日夜夜從不間斷,就叫做生起真正的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標準較高,凡夫一時難以做到,若以較低層次的出離心來說,其衡量標準則是: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沒有出離心的人。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脫!」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若僅僅通過聞思是感受不到的,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內涵的偉大和必要。要知道:即使沒有證悟、沒有念誦上億心咒、修觀想不清楚,都不會有人說我們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離心和菩提心,那我們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有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問船夫說:「你懂不懂數學?」

  船夫說:「我不懂!」

  學者嘆了一口氣,說:「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接著又問:「你懂不懂哲學呢?」

  船夫說:「我還是不懂!」

  學者又嘆了一口氣,說:「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命!」

  船行至河中間時,出了故障,立刻就要沉沒了,船夫問學者:「你會不會游泳?」

  學者說:「我不會!」

  船夫不無遺憾地對學者說:「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

  同樣的,沒有修持大法,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非常重要!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27238484

本文連結:出離心與菩提心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略說因果業報

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因為佛法包括宇宙間一切有為無為的真諦,釋迦佛陀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總括起來,不離因果二字,也就是佛法。簡單的說,宇宙間的一切因果就是佛法。學習佛法主要是要明白因果理趣、學習因果,知道世事無常、輪迴痛苦,知道善惡業力、因感果報,因此尋求解脫之道,求證道果,圓滿菩提,利益眾生。唯有明了一切因果而不被因果所遷,才能了生脫死。所以,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因果遍於一切,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因果網絡所構成,能夠透徹的了悟因果,就能夠了知宇宙萬物。因果這兩個字,因是能生的種因,果是所生的結果,有因就必定生果,依所生的果為因又可以生果,比如起了一個念頭要坐飛機去某地這是因,買到飛機票這是果,又買到飛機票這是因,到機場坐上飛機這是果,又坐上飛機這是因,到達目的地這是果,因此就因果的關係來說,是即因即果、即果即因的關係,這是因果不變的必然規律。

  因果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大如飛機、小到細胞都有因果,一支筆有因果,一盞燈也有因果,乃至一聲咳嗽都是因果,多生所造的惡業這是因,以致咳嗽生病這是果,生病咳嗽這是因,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聲音影響這是果。起心動念也有因果,就如見到別人做好事而心裡歡喜,見到別人做好事這是因,自己生起歡喜心這是果,生起歡喜心這是因,在意業種下善因必得善果這是果。

  人的出生是因果,人的死亡也是因果;生命的長短是因果,生活的貧富也是因果。因果無處不有,沒有一個眾生能夠幸免於因果,眾生因無始無明的因,造作各種善惡業力的果,由這業力的果,而決定輪迴那一道?該受生什麼地方?受什麼樣的痛苦?受什麼樣的罪和什麼樣的折磨?然後又由無明的因,繼續結業力的果,就這樣永無止境的隨因果業力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不得解脫。能拯救一切眾生,改變這種輪迴之苦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學佛修行。

  但是有些人認為六道輪迴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存在,不是實在的有,認為鬼是沒有的,六道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有這種觀念的人,就會造成一切因果都是空假的,不成立的。釋迦佛陀說六道輪迴真實不虛,生、老、病、死苦,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生活中,難道不是這樣嗎?事實就是如此。因此,不要認為因果不存在、不會有報應,也不要認為做壞事不讓人知道就好了,不用害怕,總之沒有因果報應這回事;凡認為六道輪迴是傳說不實、認為因果是虛假不存在的人,就是已經落入嚴重的邪惡知見了。任何人處在這個世界中,不想生、老、病、死,但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存在,必須生、老、病、死充滿痛苦。任何人無論用盡任何辦法所取得的結果,最終還是輪迴世界的無常相果,改變不了生滅無常。無論任何聰慧的凡夫都脫離不了五濁痛苦,因為這就是無常六道輪迴的必然規律,所以六道輪迴是存在的,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而不是道聽途說的不實之語。

  世間勸人上進有一句話,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把它用在佛法上正好確切的說明了因果不爽的道理。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的基礎上,如果對這個認識不清楚,或者不能深信業果的道理,那麼即使是學佛學了很多年,修行修了很多年,或者是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種種的障礙。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深信業果的道理,了解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這才能斷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不再造下惡道之因,才能遠離惡道之苦。

  業果的道理是什麼呢?業有四個特質:

  業的第一個特質就是業果決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由善業生樂果,由惡業生苦果,一切苦樂都是由業來決定,絲毫不爽。佛經記載:有一天,佛陀的弟子們都在精舍內誦經,其中有一位弟子誦經的聲音非常悠美。當時精舍外面,波斯匿王的軍隊正好經過,聽到了這位出家人悠美的誦經聲,都不知不覺地停下來注意聽,忘記了原本要去攻打鄰國的事。波斯匿王就進入精舍向佛陀頂禮,而且請求要見這位聲音悠美的出家人一面。佛陀就叫這位弟子出來,想不到一見面以後,波斯匿王卻非常失望。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出家人的聲音雖然好聽,但是他的容貌卻不莊嚴。波斯匿王感到疑惑,於是就請示佛陀。佛陀說:「在過去很久以前,有一位佛入滅了,當時的國王想興建佛舍利塔,因此派遣了四位大臣去監督。其中有一個大臣每次前往監工的時候,就發牢騷,說了很多不滿的話。後來,佛舍利塔的工程圓滿完成了,這位大臣看到建好的佛舍利塔竟是那麼地雄偉壯觀,他的內心感到很歡喜,於是便把家中代代相傳的風鈴供養出來。他將風鈴高掛於舍利塔頂,每當微風吹過,風鈴一動,就發出清脆悅耳的鈴聲,使聽到的人都心生歡喜。現在這位出家人就是過去的那位大臣,因為當時為了蓋佛舍利塔常埋怨,所以今生感得了皮膚粗黑其貌不揚的果報;但又因為以悅耳好聽的風鈴供養佛,與眾生結緣,因此今生得到了聲音圓潤柔美之報。」

  我們有時見到一些人身材美好,但是容貌卻不出色;有時看到一些人,雖然長得相貌端莊,可是身量矮小。這是為什麼呢?總說一句,就是如是因、如是果,高矮胖瘦,各有各的因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業報,所以不必羨慕別人,也不用埋怨自己。因緣雖有千差萬別,但業果定理卻是不變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是必然的。

  業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業留在內心的影響力會增長廣大,雖然是微小的善惡業因,都能感得廣大的苦樂果報。換句話說,雖然只作了微小的善業,但後世也能感生極大的樂果;相反的,雖然只作了微小的惡業,但後世也會招感很大的苦果。就好比一棵參天大樹當初也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成長起來的,成長後樹上所結的果實,又成為種子,又能生出很多的大樹,如此輾轉無限增長。從外在的因果去觀察就是如此,而從內心的因果來說,那就更是增長廣大了。佛經中說:有個沙彌名叫均提,在往昔中譏笑一位已證果的年老比丘誦經的聲音就像狗叫一樣,由於造了這個惡語之業,結果感得了五百世之中,世世出生為狗的果報。又如寶手比丘,在過去迦葉佛時以一金錢供養四寶塔,結果感得世世出生以後,手握金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直到釋迦佛時出家修行,後證得阿羅漢果。由此可見,每一個微細的業因都能感生極大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善惡無論大小,便應該注意取捨,遠離一切惡事,勤修善法。不要以為只是一個小善就輕忽而不去實行,更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小惡無所謂就去做了,這非常重要!

  業的第三個特質就是業不作不得,沒有造作的業,不會遭受果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積聚能感受苦樂的業因,那麼就決定不會得到苦樂的業果。就如沒有種瓜不能得瓜,沒有種豆不能得豆,沒有種人天之因,決不會得人天之果;又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每個人的天賦聰明愚癡、身體健康強弱、一生盛衰興敗各有不同。以前佛住世的時候,有位國王名叫暇巴,與婆羅門種族的人作戰,結果打敗了,王宮被焚燒,國王自己知道業力難逃,於是投火自盡,連他眷屬中有飛行神通的人,也都不免墜落火坑中被燒死,只有一個奴婢沒有神通卻幸免於難,而逃了出來;有人以此事請示佛陀,佛陀說:「國王跟他的眷屬在過去世曾造了放火焚燒的惡業,在當時有一個同伴未參與放火,就是現在這位奴婢,因為她當時沒有造作焚燒的業,所以今天就不會得到被燒死的果報。」以上這些都是業不作不得的明證。

  世間常有人以為做了壞事後,再做做好事,善惡可以互相抵消,這是錯誤的觀念,因果是不能抵消的,造福跟受罪各有各的因果,是不能互相交換的。世間有句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又說「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其實這些說法只是對某種現象而言,並無科學根據,它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是因各自善惡業果成熟的感報,因果是真實不虛且具科學性的,這就是佛說業不作不得的道理。

  業的第四個特質是業作已不失,就是說已經造作的善惡業,在因緣未成熟之前,絕對不會壞失,即使經過百千劫的長久時間,仍然如影隨形,絲毫不爽,在因緣成熟的時候,果報必然現前,還是必須清償舊業。這就像在田裡播種,如果沒有遇到焦芽敗種或腐爛蟲吃等破緣的情形,則種子一定生長而可獲得果實;業果的原則也是這樣,自己所造作的善業或惡業不論大小,除了其中有破緣而轉變的情況外,因緣成熟必定會感受自業的果報。這裡所說的破緣,是指自己犯下罪惡的事內心生起懺悔而如法懺罪,或自己在做善事之後回想起來反而內心感到懊悔,除非遇到這類破緣的情況而轉變業果外,所造的業是絕不會壞失的。

  從前佛住世的時候,波斯匿王向釋迦族求婚,釋迦族便將一個婢女嫁過去,婚後生了一位太子,就是後來的琉璃王。琉璃王幼年時在釋迦族遭到了侮辱,罵他是卑賤的人,琉璃王大怒,當下就發了一個惡願說:「我將來做王,一定要滅掉釋迦族。」琉璃王長大後就出兵討伐釋迦族,佛陀三次坐在一棵沒有樹蔭的樹下,用暗示的方法,使琉璃王自動撤兵。當琉璃王第四次出兵時,佛陀知道釋迦族人的業報已經成熟,只能為釋迦族人不知懺悔而感到惋惜。琉璃王的軍隊攻入城後,到處亂殺人,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就運用神通力將釋迦族五百人,攝入自己的缽中,送到天宮去避難。等到戰爭停止後,拿回來一看,結果缽內的人竟然全部化成血水,為什麼呢?因為神通抵不過業力,佛陀有無量的神通、智慧,卻眼看自己的親族被殺而沒有辦法,這就是所作業不亡的道理,自己造業自己受,別人是不能代受的。

  釋迦族過去世造的是什麼業呢?目犍連尊者請示佛陀,佛陀說:「過去許久以前,有一個大村莊,村內有一個大魚池,在一個節日,村中的人將水池內的魚都捉來吃,其中有一條大魚,也被捉而殺去吃,當時有個小孩,他從來不吃魚肉,為了好玩,他用棍子敲了大魚頭三下。當時那隻大魚就是現在攻城的琉璃王,所有的小魚就是現在他的軍隊,村莊的人就是現在被殺的釋迦族,那個沒吃魚肉的小孩就是我,我因為沒吃魚肉,所以沒被殺,但是因為敲了魚頭三下,所以在釋迦族被滅的期間,頭痛了三天。」

  現在全世界每天所殺的魚不計其數,每個人每天無明所造的各種惡業難以想像。如果佛陀沒有為眾生說法,我們不會知道業果的道理,當我們明白因果業力後,才知道原來今生自己所受的一切苦,全都是自己過去造惡業所招感來的。前世今生我們一定都造過殺業,有人會說:「我沒有殺人啊!」但他有沒有想到他殺過很多螞蟻、蚊蟲呢?牠們也都是有生命的眾生,眾生平等,我們有什麼權力可以隨便殺害眾生的生命呢?任何人都不可以故意去殺生害命的。

  想一想:為什麼有的人長年病苦纏身、短命夭壽呢?難道沒有因果嗎?難道不是殺生的報應嗎?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會遭遇各種厄難或不如意,比如生病、受害、被騙、受人歧視譭謗、人際關係不好或說話沒有人理睬等等,應當知道這都是自己的業報。如果我們沒有業果的智慧,就會怨天尤人,生起報復心,又種下惡業的因。如果我們深信業果的道理,當身患重病時,應該想到:這都是我往昔殺生的報應,如果我不發起救度眾生、保護眾生的善心,怎麼能解脫我的罪報呢?這樣從果知因,了解一切病痛都是自己過去所造惡行的感報,心中只有懺悔、恐懼,哪裡還敢怨天尤人呢?如果我們深信業果的道理,在受人譭謗時,就知道這必定是以前對人妄語欺騙的果報,既然是自己所造的惡業,理應歡喜順受,然後再進一步想到對方譭謗我,正是消除我的宿業,成就我的安忍,他是我的善知識,這樣作消業想、作善知識想,隨後對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後悔心、懺悔心,發心努力好好學佛修行,斷惡修善,如此才能轉換因果,一步一步離苦得樂,成就解脫。

  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因果,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懂得因果的道理,應該就算是一個好修行人了;事實上,並非如此,而這恰恰也是許多修行人所共同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很多人雖然懂得因果業報的道理,也講得出來,但卻僅僅把它當作「道理」而已!內心懂得,卻沒有真正去做。「懂得」歸「懂得」,依不依「懂得」的道理去行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懂得因果的人,他們懂得辱罵別人是要償還因果的,但遇到事情照常還是要罵人,要羞辱人,還美其名說:「我就是憋不下那口氣,我只是出一出怨氣!」又懂得因果的人,知道供養諸佛菩薩及三寶有無量的功德和福報,自己可以有大受用,但在實際上做佛事的時候,他們還是要斤斤計較,分釐必爭,甚至根本就不做佛事。

  因此,懂得因果的人可以說不如明信因果的人,懂得因果對他們而言毫無作用,沒有任何幫助,最多只是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理趣存在罷了;明信因果的人則不同,他知道有因果正理的存在,知道宇宙萬物的真諦確是如此,由於確信因果業報的緣故,他對作惡會感到極大的恐怖和厭離,害怕哪裏出錯了會傷害到眾生,將招致惡業果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會行持謹慎,努力去惡修善,而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真正修行人。所以,懂得因果與明信因果完全就是兩回事,如果抱著「懂得因果就是好修行人」的觀念,本身就是對佛法正見認識不清,可見一個學佛修行人的正知正見是多麼地重要!

  一個人如果對佛法不能生起深切的信仰,而僅了解一些因果道理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那些對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的人,雖然他口頭上談論的盡是一些高深玄妙的道理,可是實際上也只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真實的價值。我們切不可只做個懂得因果的人,讓「懂得」兩個字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及行持,而應該要做一個明信因果的人,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63349381

本文連結:略說因果業報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略說加持

在佛法當中,有關加持的問題,其實經藏上講得很清楚,但常常很多人不明白加持是怎麼一回事,就到處亂求加持,信口胡言邪說,沒有正知正見。

  明確地說,自己的痛苦是不能靠加持來解決的,因為普通人是沒有辦法接受到加持的。甚至於他的家人或親屬根本就不是佛教徒,根本就不認識上師,皈依都沒有皈依,跟上師毫無法緣,怎麼加持?長得什麼模樣?怎麼一回事?上師又沒有神通本事,根本看不到,怎麼加持?就是看得到也不能加持。偉大的佛陀看得到,菩薩們看得到,祂們也不能加持。為什麼?因為沒有那個法緣的種子。 

  有的人會認為:「我已經皈依,我有法緣,那就應該得到加持了!」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但其中非常微妙。其實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在歷史上有多少祖師,他們的親屬得不到加持,乃至於祖師本人也遭到了因果報應,就連佛陀的眷屬也遭到了惡報,這就說明了一個因果報應的關係。由於因果報應的關係,如果加持就可以把罪業滅掉,這就違背了因果。

  想一想:如果殺人做壞事種下了惡因,到最後竟然加持一下就沒事了,怎麼行呢?那些慘死的人怎麼辦呢?所以從因果的角度來說,惡人應該要遭到惡報。總之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修行就是修因果、轉換因果,一切依因正果,而不是自己不修行,只求個加持。

  如果我們僅憑加持,那麼釋迦牟尼佛就會信手把眾生全部度脫了,因為佛陀大慈大悲肯定見人就加持,不可能漏掉一個的,就連地藏王菩薩都發願要度脫所有的地獄眾生,那麼祂一加持,到今天地獄恐怕都早已空了,哪裡還有眾生呢?所以,不是說加持就加持,求一句加持就能解決問題的。

  那麼,加持又從何而來?有沒有加持呢?這要分兩個部分來說:顯說和密說。顯說的加持,簡而言之,就是必須依照佛陀所說的方法、佛陀開示的教誡以及佛陀傳授的法義去做,以自己的行為、修持符合佛陀所說的標準,那就得到加持了,是這樣換得加持的。因此佛說八萬四千法門、說一切經藏的目的,就是在於給眾生加持,學了它就能得到加持,這是顯義的。

  我們必須要明白顯教的成就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要經過無數劫很長久的時間,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一切諸善。這一世修,下一世修,一代一代修,如是輪迴不轉,每次盡形受戒,然後依教奉行,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最後就得到了徹底的加持、徹底的成就,證到了無上解脫。這個時間非常的漫長,但不管再漫長,它畢竟是一種加持,這是顯教的道理,三大阿僧祇劫成就。密宗不同於顯教,在密法至高無上瑜伽部裡面的法義,是要求十六生成就、八生成就或今生成就。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就叫加持。正因為有加持,所以才能讓三大阿僧祇劫的成就,縮短成今生成就。

  在密法當中,就有特殊的加持。如正宗西密的內密法,在觀音法當中有專門的一部加持法,叫做觀音大悲加持攝受法。這一部加持法就是為眾生消除業障、增長福報、去除病痛所行持的法義。這個法義是一種神通力的顯現,在加持的時候,被加持者的神識將受佛法力量所左右,根據各人不同的業力,而產生種種不同的外表世相,有倒的、有唱的、有跳的、有放聲大哭的、有在地下翻滾的、有神識飛出的、有見到佛菩薩的,這些現象都是佛菩薩根據各人根基與相應程度所施展的不同法力境界。

  此外,密法中有一種大加持無上菩提的金剛丸,這是一種屬於金剛薩埵的金剛丸,力量非常的強大。金剛薩埵是專門在法界中度脫一切眾生,消除眾生的業障,消除業障就是一種加持。金剛薩埵除了為眾生消除業障,還要以金剛丸的形式表法。這個金剛丸一經修持,如果弟子具備功德和相應的力量時,金剛丸會騰空飛起,飛在空中轉動,弟子結上手印,這時金剛丸就會徐徐降落,降到弟子手印中,弟子把嘴巴張開,金剛丸會飄然而進入弟子的嘴巴裡,吃了以後,頓時全身舒暢,神通爆發,智慧頓開,二十四小時之內大解脫。

  佛法中,還有很多用來加持眾生的聖物,這些聖物是有等級的,真正能受用加持眾生表法顯境最高級的就是佛降甘露,它是一種特等的法。還有至寶丸、大寶丸、菩提金剛丸、菩提聖水、甘露丸、長壽丸、金剛丸、金剛帶、金剛沙……等等,有非常多的加持聖物,真正佛門的聖寶丹丸確實加持力是很大的。但是,任何加持、任何力量都是要靠自己的修行換來的。自我修行,才是最厲害的丸藥。

  在《解脫大手印》一百二十八條知見鑒別法裏面,就有一條錯誤知見是「認不修行求加持病癒」,認為自己不需修行,只要是求佛菩薩或上師加持,依靠加持力病就會好,這想法是不正確的。一定要修行,修了行,求加持,同時還要吃藥,病才會好,而不是上師一加持病就好了。佛法上的法義有嚴格的規定,任何人不合法度,是得不到加持的。為什麼得不到加持,是什麼原因呢?就是自己修行上還有問題,或貪、瞋、癡、慢、疑太重,或我執太強,或修行不真誠,或對佛菩薩、對上師還有疑惑、三心二意等等原因造成不能相應,因此密法加持不了,所以也就得不到加持了。

  加持是有的,它對人的病痛、壽命、福報乃至於成就,都會起相當大的作用;如果不能起作用,就不名為加持。加持的力量從哪裡來?加持是來源於佛菩薩本身的修持功德能量,能直接輸送到弟子的身上。當然,是從上師、本尊、佛法等等的傳承加持力來,所以學密法是靠傳承加持力而成就,原因就在這裡。這就是傳承加持力的一種威力的體現,是其中一種法力威力的表現,因此千萬不要認為沒有加持。

  佛法就像一輪太陽在虛空中無分別之心,萬丈毫光普照大地。我們要接受陽光的沐浴,就要依照太陽的規則,走出戶外讓太陽照射,不能跑到室內藏起來,也不能到陰暗角落躲起來;同樣的,眾生要得到加持,就必須依照佛陀說的方法去做,依照法義守佛法的戒律,修持一切善行,遠離所有惡行,這樣三業才能相應,當然就能得到加持了!

  但是由於眾生根本就沒有依教奉行,自己認為自己依教奉行,把自己騙了都不知道,所以說不合法度。就相當於太陽照射的道理一樣,自己跑到陰暗角落裡,太陽怎麼照得到呢?佛法的加持力量下來了,自己不依教奉行,怎麼修加持呢?密宗有加持力量,尤其是無上乘裡面的,但是必須要依教奉行,才能得到那個加持的力量。佛法的加持力量是何等偉大,關鍵是能不能接收到加持,是要與自己的行持相配合。

  只要符合法度的人,都可以得到加持。所謂法度,就是佛菩薩規定的法度。只要依照法度去做,一旦相應,加持馬上就上身。也就是說,自己的行持要相應,平常就是一個慈悲、善良的人,關心每個人,幫助一切眾生,符合佛陀的教戒,依教奉行,而不是一句空口話。所以,加持從哪裡來?從自己的行為、語言、思想意念三業相應而來,相應於佛陀的法度,相應於佛陀的教戒,還有不要忘了偉大的佛法。佛法的加持是有的,但是要靠我們三業相應,靠我們真正的學佛,靠我們「學佛如初,成就有餘」,靠我們「常能憶持上師教」,常能觀察佛菩薩的功德,觀察祂們無畏的力量,使我們的信心如鐵打的鋼鐵金山毫無動搖,這樣才是真正修行人,真正的佛弟子,才能得到加持。

  然而當今很多眾生平常並不修行,也不學佛,或者有些人只是上上香、拜拜佛,但不是真正依教奉行的佛弟子。這種人在平常並不是真正的用功修行,一般是混日子,大部分時間是花在家庭和生意上,那往往當他得一個重病或者得一個不治之症的時候,他一下就變了,似乎變得非常地虔誠:「我要學佛,我要修行,而且我要發心。」他會說:「只要誰把我的病醫好,叫我做什麼我都願意;只要加持我,把這個病醫好了,我傾家蕩產都可以;不管哪個佛菩薩能加持醫好我的病,我都可以這樣做。」

  其實這樣的發心是很不好的,那是邪魔妖見。那是眾生的利慾薰心,到了重病垂危、掙扎之際,想寄託一線希望來激將佛菩薩,來喚起佛菩薩本來就沒有具備的私心雜念、貪欲之心,其實這是有罪的,有非常大的罪。為什麼呢?因為他把佛菩薩看成一個凡夫,意思就是說,只要你給我加持,為我做了什麼事情,我什麼都可以給你,我會如何如何。當他的意念有這個想法以後,這已經是給佛菩薩的臉上抹黑,是最大的一種侮辱,等於把佛菩薩看成一個貪欲的下流之徒,這是在褻瀆、誹謗佛菩薩,是很嚴重的邪知邪見,因此他得不到加持。

  此時他不應該那樣發心,他應該發的心是:「無論佛菩薩救不救我,我知道這是我的罪業,我罪業深重,罪有應得,但是我要以我短暫的生命學佛,希望佛菩薩或聖者傳我佛法,看在我這個可憐的眾生,我願意改悔我的一切罪業。我希望能多活一天,能為眾生多作點好事,那麼我罪有應得,該報就讓它報吧!但我來世還要學佛,我一定要成就解脫,因為這是因果關係。」如果他是這樣發心,佛菩薩會非常歡喜,立刻救他,因為他有菩提心,又明信因果,無話可說。當然一個真正的聖者不會計較他,計較他就不是聖者了,只是會在內心裡覺得眾生好可憐,死到臨頭還不知罪大惡極,竟然還反過來侮辱聖者而自不知,還認為這是自己在發大心,把聖者侮辱到什麼程度了?聖者慈悲會給他看病,會給他加持,但不會要他做什麼的。當他去問聖者:「需要我做什麼?」聖者會說:「從你的良心上去真正認識你自己,去懺悔吧!這就是你要做的。」這是很耐人尋味的!當然現在這個世界上,這類不明正理的佛教徒是非常的多。

  佛法中所修的加持法,是不能代表了生脫死的正宗法義境界。雖然它是正宗的佛法,但是它是加持法。真正了生脫死的佛法,一定是依教奉行的佛法,也就是要講究正知正見的修行,實施四無量心的境界,實施大乘菩提心,種善根累積福慧資糧功德。那個時候佛菩薩給的能量,就不是加持了,甚至於給巨大的能量,使之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來去自如,變化無窮,神通無礙,智慧圓融,那個境界才能出離三界,斷除我、法二執,正入正定般若,才能真正徹底了生脫死。然後依六度萬行去修,逐步逐步就可證到三身四智,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至高佛法,但這一切都得從修行入手,所以說修行非常的重要。如果不從修行入手,不依教奉行,不依佛法的境界步步深入,是不能證到成就解脫的,這哪裡是一個隨隨便便根本連佛法道理都不懂的人,病在醫院裡頭,念兩句咒加持就可把他解脫得了的啊!如果念兩句咒就能隨隨便便解脫,或者修個什麼法就可讓他平安,釋迦牟尼佛早就念咒把世界上的眾生度光了,所以有那種隨便一加持就能解脫的想法者,根本就是不懂佛法!

  眾生的業力必須靠自己的修持、自己的真心實際做好了,才能獲得最後生死自由,這生死自由是靠自己真真誠誠修行獲來的。如果自己的生死都還未了,怎麼談得上加持別人?自己的戒行都還不正,怎麼談得上為別人除障消業?自己的境界都還迷茫,怎麼談得上為眾生立正知見?這是多麼實在的道理啊!值得大家好好去深思!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68618219

本文連結:略說加持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初行者的自我保護—-拉珍

拉珍

前幾天與版主有一番談論,言談中,版主對娑婆佛教界魚目混珠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尤其那些當上師當師父的,有識無識之士兼有,有德無德之人皆備,有證量無證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學佛的人,佛學知識淺薄,佛學常識欠缺,是聖是凡分不清楚,還沒來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輩帶向了歧途。那麼,這些初行者,到底怎樣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個蠻大的課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所謂魔,分內魔和外魔,內魔即五陰魔,亦稱心魔,調伏內魔,降伏外魔,牽涉到三藏十二部及密續的全部義理,那就是整個佛法的修學了。而初行者這個概念所涵蓋的面積也很廣泛,不能說學了幾十年的佛,修了幾十年的行就肯定不是初行者,這不一定,嚴格說來,一日是凡夫,一日就是初行者,與修學時間長短沒有絕對的關聯,所以這裏面涉及的層次也很多,僅就這兩個問題詳論起來,千言萬語也未必能盡其意。因此今天,我們就單單以剛踏入佛門的初行者和佛教界的妖邪之師為著重點簡括論之。

初學佛者,必須弄清楚兩個概念,抓緊做兩件事,大體上就不會走錯路。哪兩個概念呢?這兩個概念其實在前面的提問中已經講到,第一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今佛教界是什麼狀況。不僅是好壞兼具、良莠混雜,最讓人難過卻又最真實的狀況是,無識之士多,有識之士少,無德之師多,有德之師少,無證量的活佛仁波且法師多,而有證量有真修實證功夫的少之又少。波旬魔王預言的末法時期他將派遣魔子魔孫穿上僧衣,混進佛菩薩的隊伍來破壞佛法的時代已經到來,到處都有邪師亂講佛法,到處都有妖孽打著佛陀的旗號招搖撞騙,其中不乏地位崇高、聲名顯赫之輩。認清楚這個現實狀況的目的,是要讓初行者們明白,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跟隨,什麼師都可以求拜的,還是那句話,不要以為穿上僧袍活佛裝的就都是高僧大德,穿上僧衣的還有波旬的子孫,一旦拜錯門坎,不僅有可能毀掉自己這難得的人生,更有可能被帶向地獄的大門。

第二個概念,要客觀地認識到自己是個初行者,就像初生的嬰兒或剛剛探出土地的幼苗,抵抗力很弱,經不起風雨,得小心謹慎地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可人雲亦雲,不可輕信別人的自我吹噓,不可見師就拜,不可只以身份地位為拜師標准而不觀察他的德行學識和證量,不可聽幾句自己弄不清楚的佛教術語或者什麼偈子就以為道行不淺是高僧大德來臨,義理是不是符合三藏、符合佛陀的教戒這才重要,實際的德境證量是不是超凡入聖這才重要。拜師這件事何其重要啊!我們學佛怎麼學?木頭泥塑的佛像不能開口,只能供人朝拜,卻無法從那裏學來佛法,佛法的傳遞靠的是師承,要不然密法皈依四寶:師、佛、法、僧,怎會把上師列為最重要的第一寶甚至排在佛寶之前呢?因為諸佛菩薩的解脫妙法要通過具德量的上師來言傳身教授予眾生。密乘法義規定,弟子一旦選定根本上師,成為此師的灌頂弟子,則必須視師如佛,甚至上師與佛同時出現,也要首先禮敬上師,再禮敬佛陀,而密乘弟子們也常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依師成就」,因為這個師就是你將來解脫的根本依靠,你這一生的成就前途就要交給他了。既然如此,大家有沒有反過來思考過一個問題,既然上師的存在對於弟子的成就如此之重要,那麼佛弟子們在選定根本上師之前,是不是應該特別謹慎,應該以特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這個擇師問題呢?是不是應該仔細甄別,以這個師長的德行和證量,今後能不能夠將你帶出這輪回苦海,能不能教給你解脫成就的如來正法呢?

三世多杰羌佛自降世親轉法輪以來,在他老人家無數的開示中,強調得最多的,就是讓弟子們學會擦亮眼睛,用如來正法武裝自己的頭腦,教給弟子們諸多方法讓弟子學會鑒別正邪之師,就是要弟子們保護好自己的慧命,別走錯了學佛的方向。很多年前,我曾聽羌佛老人家的一位居士弟子說過這麼一段話:「我聽了佛陀上師這麼多開示,有一個感觸很深,他老人家教給弟子們那麼多擇師法度,公開那麼多早就被後人封藏起來的鑒別師資的古法,像《師徒緣起必讀章》《師資鐵案》《悉真論》等等,還有好多鑒別是不是聖者的實證測試古法,如果不具備相當高程度的佛學知識和佛法證量,根本就無法到達。關鍵的是,他老人家也是師,擺出這些法度來,不是明擺著讓弟子們來針對自己嗎?」我大笑說:「因為他老人家是佛陀啊!」佛陀的心中從來就沒有自己的利益這件事,佛陀心中只有眾生的利益;佛陀的光明無量德境無量與宇宙同體,任何一種針對都猶如以火焚天,生不了用的,無論什麼古法大法中法小法,任何佛法法度,盡管拿來鑒別,越鑒越能顯現他老人家的佛陀光明境量!只有無德無境、我執私心滿身的凡夫邪師才會擔憂害怕或強烈排斥被誰針對這種事,而這種人正是三世多杰羌佛要佛弟子們清楚鑒別爾後遠離的。

擇師,即是擇法,法義明確規定:師為總相,三寶乃別相。師是三寶的總代表,擇到了邪師,就只能學邪法而不是佛法,也就遠離了佛,遠離了賢聖僧,那還如何成就?當然,不是每一個可堪為人師表者都是佛陀大菩薩的證量,但最起碼他應該是道德純淨,心襟坦蕩,佛學知識比較淵博,謙虛謹慎,嚴持戒律的善知識吧!最起碼,即便速度比較慢,但無論如何不會離經叛教,不會把弟子帶向邪知邪見,帶向斷滅見,帶向地獄業障吧!

那麼到底初行者應該如何做才能保持清醒,不受蒙蔽,能選准有德的具量上師,讓自己安全地走在修行學佛的正道上呢?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需要抓緊做的兩件事了。

第一件,別的什麼都別理,先抓緊時間,大量地,認真地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這是武裝自己、清醒頭腦的最快最好的方法。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開示裏,你修行所需要的答案全都有,如何鑒別師資,如何樹立佛法的正知正見,什麼是宇宙萬法的真相,什麼是顯教,什麼是密乘,什麼是明心見性,什麼是般若,什麼是佛陀的三身四智,什麼是五明,怎樣修行,加行正行,如何了生脫死,怎樣發菩提心等等等等……顯學、密義、世出世間有利於眾生慧命的法度無一不具,那裏才是標准答案,那裏才是眾生建立正知正見,成就解脫最為可靠的依怙。法義上,不可輕信一般人的說法,無論地位怎麼高,畢竟不是佛陀真身降世所說,定有不圓滿之處,佛弟子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既然佛陀在這裏,幹嘛放著佛陀的圓滿法義不學而去學那些不圓滿的?幹嘛放著熟米飯不吃偏要去吃那夾生飯?所以,趕快用真正佛陀開示的正知正見填充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身心,當我們頭腦中裝入了足夠的聖教量,判斷力自然就加強了,上當受騙的機率自然就減低了。打個比方,就好像你從來沒去過黃山,也沒聽說過黃山,來一個騙子,隨便編個瞎話說黃山就是一個小土丘你也會相信;但如果你學了大量的黃山資料,看了黃山圖片,了解了黃山的地理地貌,氣候狀況,景觀曆史等等,這些關於黃山的正確知識大量地儲存在你腦子裏了,這個時候,有人繪聲繪色地說黃山是小土丘,你知道他是個低級騙子;有人說黃山位於浙江,你知道他一定沒去過;有人說黃山盛產人參,你知道他是個外行。即便你依然沒有親自到過黃山,但別人隨便說個什麼想要騙到你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而日後,等你儲備了足夠的資糧,順著正確的路線親自來到黃山遊曆考察過,那時,就再也沒有誰能蒙蔽你。而聞法,就相當於那個學習了解大量數據知識的過程,盡管尚未親證覺境,但佛陀告訴你的正知正見充滿你的頭腦,形成了一道能夠抵抗絕大多數病毒的堅實的「防火牆」,妖魔邪師的胡言亂語也就很難侵擾到你的行持。

具體到義理的辨析,我舉個例:比如說‘法身’,李洪志說他的法身可以到處分派,他的弟子每個人身邊都有他的好多個法身保護如此等等。不懂佛法的人被他騙得團團轉,認真聽聞過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人一聽就會哈哈大笑,知道此人是個低級騙子。關於法身的道理,是很基本的佛學常識,羌佛老人家在開示中早已告訴我們,釋迦世尊也告訴過我們,法身空寂,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無形無相。法身怎麼可能被分派哪裏?能分派能起用能來能去的就必定是有形有相之物,那就不是法身,且法身既然無形無相,又何來個數之分別呢?你看,就算沒能親證法身,只要你學到了佛陀的正知正見,從理相上一辨析,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偽了。再比如,有人說:『釋迦世尊說「我說法四十九年,實無一法可說」,那就是佛陀告訴我們,佛性是無形無相,無可言說的,因此不能以佛陀所言之法為依據來修持,說修持也是不對的……』這就是稍稍高層一點點的蒙騙了,佛學知識淺薄的人可能會昏聵不明,因為人家還引經據典了嘛。但若聽聞過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五毒惡闡提罪的來源是斷常二見》,就能立刻知道,此人入了斷滅邪見,而且謗佛謗法,因為他否認佛法,不要修持,照他這樣做,眾生就只有一條路可走:永墮輪回。世尊所說之義,是指這四十九年所說之法,都是為了讓眾生證悟法性真如,一當住入真如體性,則萬法空寂,言語道斷,心性寂滅,如如不動,無有言語說法可存,旦有言語則非真如。這是空性真如中無法可說,但是並不是否認佛法,不要修持,眾生必須依於佛陀這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如法修持,才能最終證入空性真如。而那個人的說法是引人墮落地獄的徹底邪見。你看,這就是聞法與不聞法的差別,只要我們頭腦中裝盛了來源純正的佛陀教義,這些真諦教義就會成為一面我們自己的護身照妖明鏡,我們該不該依止眼前的人,一照就清楚了。而等到終究一日,我們經過如法修持,親自證到了成就覺境,那就再也沒有什麼邪師妖孽能蒙蔽我們的雙眼了。

那麼這裏要特別強調聞法的認真性。許多人聞法是走形式,打著瞌睡聞,想著別的聞,這樣聞法是沒有用的,行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開示,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穿盔甲,在武裝自己,這不是別人的事情,是自己的事,就像吃飯,自己吃了自己飽,不是為別人吃,不是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成長壯大自己。每聞一法,都要落實到自己身上,落實到自己的想法、行為上來檢查比對,來改裝自己,就好像佛陀把盔甲遞到你面前,你得伸手進去,將頭套進去,自己穿起來,這個盔甲才能對你有保護作用,只是讓盔甲在眼前晃一下,不主動穿進去,你不認為這盔甲是為你量身定做的,盔甲是盔甲,束之高閣,你還是原來的你,那就算聞法一千遍一萬遍,收效也甚微,槍彈來了,你照樣抵擋不了。因此,帶著強壯自我的需要去聞法,和無可奈何或心猿意馬去聞法,兩者收效截然不同。前者能從法音中吸取大量養分,快速茁壯成長,甚至很快長成參天大樹,不僅自護,還能護他。而後者最多有聽取佛陀聲相的功德,於自己的三業行持收益微薄,進步緩慢,正見於之未能生用,邪見依舊隱患於心,當然易受魔侵,易上邪當。

第二件要抓緊做的事情是,讀正知正見的佛書。其實這第二件事與第一件事是異曲同工,表現形式不同,但效果一樣,都是行者增長正知正見的修持,都是為自己填充聖教量的過程。但必須注意的是,不是什麼佛書都可以讀,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是打著佛書的名號在玷汙誹謗佛陀佛法,初行著讀了就會中毒。為什麼?因為你是初行者,你的判斷力不夠,抵抗力不強,很多內容以你的世間法概念看不出什麼問題,甚至還覺得很有道理,殊不知就這樣讓他的邪見侵入了你的頭腦,障弊了你的智慧,不知不覺被他帶向邪途。那麼我們到底要讀什麼佛書?當然是讀三藏十二部及藏密密典,讀三世多杰羌佛的經書,讀阿王諾布帕姆的六論,讀真正的佛菩薩轉世的大祖師大聖德們寫下的論著。這就好比你想要成為世界時尚名流,那就要學習最高級的時尚理論,鄉村裁縫鋪的手藝永遠不可能把你培養成時尚名家。要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那你就要請世界一流的鋼琴家教你,讓某個酒吧樂手調教,不僅把你教不成世界一流鋼琴家,甚至還會教壞你的手法,破壞你的鑒別力,耽誤你的時間,讓你永遠失去成為一流鋼琴家的機會。同樣的道理,我們想要成佛成菩薩,那就要學習真正的佛菩薩傳下來的法,想要了生脫死,那就要學習能夠實際地將我們領上了生脫死道路的行持法。有人說,現在那些行持端正有證量的大德的法義也不能學嗎?對初行者來說,跟隨這些行持嚴謹的大德修行可以,他們足以帶領你們前進,但法義上,他們的法義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標准。因為他們尚未證到圓滿覺境,法義必定不圓滿,他們的缺失你看不出來,而這裏面的害處往往就像一鍋粥裏混入了幾滴有毒的農藥,雖然只有幾滴,對於正見深厚的行者沒有大礙,他自己會過濾,但初行者沒有這個能力,囫圇吞下,毒素就深入五髒六腑,貽害深遠了。因此,對於初行者來說,用最純正的佛陀真諦沐浴並武裝身心,指導修持,才是最安全最穩妥、能最快成長壯大的修學方法。

這裏還要誠懇地建議初行者,現代人翻譯的白話佛經不要讀,錯謬太多。若能讀懂古典佛經當然好,但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佛經的古文字未免太艱深,而且許多經典的義理,如唯識、中觀、因明等,以及許多密典,也絕非普通行者所能吃透消化的,作為自修實在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而能夠正確講解經義法理的仁波且法師在當今這個社會又鳳毛麟角。因此,行者應以學習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為主,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學習三世多杰羌佛的諸多經典著述。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深入淺出,文辭易懂,語言平易,然而卻統攝顯密之精要,涵蓋宇宙人生的全部真諦,博大精深無比而言出於簡,從初學到最高果位均能受益無窮,最主要的,是佛陀自己降世親傳之法義,完全不需擔心義理偏差的問題,絕對的佛陀聖教,是將眾生帶向解脫彼岸的無上真諦,這是當今末世眾生最為稀有難得的福報。還有阿王諾布帕姆的六論等都是初行者極寶貴的學習教材,其中又以《入法門論》《子必依論》為初行者最能受益。另外還有《藏密真蹤》《金剛密鑒》《悉真論》等文獻,文字不難,義理也准確。

三世多杰羌佛——正法寶典》這部佛書,雖然不是三世多杰羌佛本人的法著,但裏面刊載了三世多杰羌佛親傳的甚深法義,如《僧俗辯語》《什麼叫修行》《了義經》等,都是修行人必須學習深入的無上大法、如來真諦,再加之大量展顯三世多杰羌佛圓滿之佛陀五明證量的實例公案,實在是指引行者進入佛道修持的一盞光芒萬丈之明燈,能照破一切黑暗罪障,帶給行者享之不盡的成就法益,為任何階段的行者所必讀。尤其是《什麼叫修行》一法,若能真正學懂並如法實踐,定能脫胎換骨,遠業而直取成就正道。

讀書學法義最為關鍵的是,一定要學懂。佛書不是拿來念一念就了事的,佛書存在的目的,是要行者正確理解書中所講的義理,然後依照這些義理去指導和修正自己的思想、語言、行為,使之日趨符合佛菩薩的標准。因此,在讀的時候,一定要反複仔細理解,要讀到豁然開朗,常常有發自內心的震撼或感觸:「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怎麼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唉——我真是羞愧啊!」諸如此類,這書才算沒有白讀,才算落入了八識心田能生用了。

有人說,聞法讀書太費事,我就拜到一個正宗的有德能的上師門下跟著他就可以了吧?那麼我請問你,你不聞法不讀佛書,什麼都不懂,白丁一個,你又憑什麼來鑒別你拜的這個上師是不是正宗,是不是有德能呢?你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呢?除非是三世多杰羌佛和十方諸佛,你可以想都不用想堅決依止,否則,你必須依靠佛法的正知正見來鑒師、擇師。而佛法的正知正見如何獲得?當然只能通過聞思修學佛陀所說之法義而得,也就是聽聞佛陀的開示法音,讀佛菩薩的經律論。正確的佛學知識比較充足了,知見正了,你的辨別能力就增強了,擇師標准才會清晰無誤,成就前途才有保障。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妖魔邪師固然可惡,但百姓中有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埋怨別人,埋怨世道沒有用,行者自身辨別力差,不能分清真偽正邪,正見力量不強大,為虛名所惑而不懂得深入其法義、檢驗其證量,也是造成他們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知正見才是成就的依傍,正知正見才是開啟眾生智慧寶藏的金鑰匙,天底下沒有比正知正見更強有力的慧命保護盔甲,沒有比正知正見更明亮的指路明燈了。因此,初行者,在最終確認依止根本上師之前,應該抓緊時間通過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讀正確的佛書來盡快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堅定的正知正見,找准修行的正確路線,才是避免墮落,保障自己慧命不受邪魔侵害而最終順利修行成就的最佳途徑。

本文連結:初行者的自我保護—-拉珍

慈悲的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信佛—–拉珍

我曾對一個煩惱不堪的行者說:「你不信佛」。她圓瞪眼睛反駁:「我學佛修行十幾年,不信佛信什麼?」我說:「你不信。佛陀說煩惱生時即是我執魔,你不信;佛陀說諸法如夢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將佛的說法信到心坎裏了,你會放心大膽讓自己進入魔境嗎?你會對一個夢執著成這樣嗎?在煩惱侵襲你的時候,佛說的對治方法你丟在一邊,這能算信佛嗎?」她不說話了。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自那時起,「信佛」的問題就常在我心中盤繞。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個重要課題。《法集要頌經》偈語:「無信不修行」;《說無垢稱經疏》雲:「信為入法之基礎」。可見信的重要,沒有信,其它一切行持都談不上,信如高樓之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拉珍今天的題目只是針對那些還沒皈依的門外漢,大多數佛門中人會氣定神閑的給自己下一個不錯的評語:「我當然是信佛的,『信』這個課題早就解決了,要不怎麼會皈依佛門?」其實未必。皈依這個形式並不能代表真的信佛。就像逛商店,不是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都是要買東西的,很多人只是路過隨便逛逛,湊個熱鬧,看個風景,或無聊打發閑暇,即便有人拿起了商品也不見得會買。而在百千萬億佛門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諸於行,因而成就解脫的人鳳毛麟角。

【真信必見於真行】

曾經有個老法師,修行幾十年了,弟子也很多,有一天卻發出這樣的感慨:「昨晚我看到院子裏的一個鬼,真沒想到,哎呀,這個世上竟然真的有鬼呢!」還有個仁波且,一天非常驚訝地說:「嘿,我才發現啊,動物還真的有感情哎!」多可憐的法師仁波且啊,佛陀說了那麼多六道輪回、眾生平等的道理,他們聽了學了幾十年,且已為人師表,竟然從不曾相信!那些道理他們認為只是道理,從不實際運用,他們徒有佛弟子的外表,卻從未相信佛說的法義。別以為這種人是少數,事實上,不信佛的佛弟子,遍布佛門。

還有這樣一個公案:一行人,修行多年,神通都修出來了,卻忽然因為修行前種的大惡因,業果成熟,種種惡報現前,最後還鋃鐺入獄。在獄中,他產生了很大的煩惱,覺得學佛無用,幾乎退失道心。此時佛陀化現為一老僧入獄點化他,他對老僧說:「我現在非常痛苦,你能不能跟我說點什麼開導我一下?」老僧遞給他幾卷經書,然後對他開示因果的道理、修行的道理。他卻更煩惱了,對老僧嚷嚷:「這些經書我都讀過,你說的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怎麼還是這些啊?能不能說點新的啊?」老僧長歎一聲:「唉——你要我說什麼呢?佛陀掌中無秘密啊,一切解脫的方法都教給眾生了,我都說了兩千年了,你們總是不信,我還能怎麼辦呢?」說罷,老僧憑空消失不見。行者此刻才幡然醒悟,生起正信之力,繼而於獄中修成正果。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個佛像,手腕帶串佛珠,入廟磕頭隨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為人師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聽聞了羌佛法音,熟讀了世尊經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獄中的行人,他所學頗多,可一到實用對治的時候所學非用,所以佛陀說他不信。信,不是一種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遲早會變成虛偽。信的層次有多種不同,每一種層次所相應的修持境界也不同。《大乘莊嚴經論》將信分為十三個品類,「一者可奪信。謂下品信。二者有間信。謂中品信。三者無間信。謂上品信。」直至第十三品「遠入信」也叫「極淨信」,為八地菩薩至等佛覺地所相應之淨信。由此可見,信的問題,絕不是入了佛門,就可以放下不管的,而是貫穿於直至成佛的全部行持,無論任何層次的行者都應該隨時反觀自查的一件大事。

放眼我們的修行人,下品、中品信者居多,上品信者少之又少。而下品、中品信者,嚴格說來不算是信。因為那種「可奪」之信,即易被奪走,易被動搖,易被本人舍棄之信,如牆上之草,根不入土,稍有風吹便轟然倒梉,或者「有間信」,時而信時而疑,時而信時而放逸,像破損的錄像帶,中間不停間插著沒有磁劑的空白或錯誤畫面,信中有覆,信中有障,不能朗淨如一,這種不淨雜染信因,定然結不出成就解脫妙果,這種信的意義微弱,算不上真的信。

信佛,信佛的什麼?一信佛之實有,二信佛之言教。信佛實有是一個基礎,連佛之實有都不信,聞佛說法還起厭謗的人,正是《究竟大悲經》中所說的「皆是宿世久遠造五逆行謗一切混融行者。以謗因緣而便墜落墮於三塗受苦無量。經百劫千劫百千億劫受罪畢已。謗報受飛禽走獸之形。複倍上數受謗報畢。生在人中或為下賤。複受畢已生在種性之中。以本謗因緣還複起謗名為下士。」這類劣根下士不是此文論及的主要對象,本文主要針對已入佛門的弟子對於「信佛」這個概念的片面理解,而這個片面理解正是障礙行人正確行持獲得受用的關鍵所在。

僅就信佛實有這一點,多數佛門弟子大體可以過關,但行人對「信佛」的誤解也往往在於此,以為這就是信的全部。其實,信佛實有只是一個開頭,比如有醫王教你做醫生,信醫生之實有,信醫生之好處只能算一個好的開始,若僅止於這種信,還遠遠不能達成你做醫生的目的,因而更重要的是信醫王之言教,將此言教付諸實踐鍛煉培養才能最終成為醫生。同理,信佛之目的在於解脫輪回成聖,那麼只是信佛實有這一點,並不能直接達成解脫成聖的目標,信奉、遵從、行持佛陀的教言教戒,也就是依教奉行,才是結出解脫成就妙果的真信因。

真的信佛,不只是概念上的基本認同,這種大體上的粗糙認識,只會結出下品、中品信。真信是會生力的,因為真信是深入靈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這種純淨的信,會在人內心形成一種力量,這力量會排開許多過往和當下的阻礙,帶動人的思考、語言和行為自然的趨向、近附、相應他所相信的對象,這種趨向、近附和相應的程度越深,面越寬廣,其信奉對象對自己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鮮明。這裏需要強調的是,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僅僅是意識概念大體認同這麼簡單。那麼,當一個佛弟子反觀自己,那種對於諸佛教言的信從,並沒有深入內心生起強大的心力,在身口意三業上並未產生深刻的力用效果,則說明他對諸佛教戒的真信力尚未生起。在《大方等大集經》中,具體列舉了十七種信力,條條都是將佛陀教戒落實於三業無有遮障遲疑的正行,如「能一切施不求果報是名信力」,「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等等,它清楚地告訴行人,只有當我們將佛陀教言實實在在施展到行持上了,才能叫做有信力。有人會說:「哇,要到這種程度才能算真信,太難了吧?」不對,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我來說兩個簡單的世間譬喻:

有一個人,常走一條山路,一日遇見樵夫,樵夫告訴他:「你不要走這條路,這路上毒蛇猛獸很多,危險!你要走山下的大路。」此人萬分感謝樵夫,並表示一定聽從勸誡。但第二天,這人站在路口想了想樵夫的話,覺得山路其實也沒那麼危險,終究放棄了大路繼續走山路。請問,這個人相信樵夫了嗎?你當然會說他不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從他的實際行動上看出來的,是從行上鑒出了他的信。不管他說了多少好聽話給樵夫都不能代表對樵夫的相信,到了實際行動的關口,他放棄樵夫的指點,選擇了自我的判斷,充分說明他其實並不真的相信樵夫,真的信進去了,他一定不會再走山路。

再比如,你生病了,醫生告訴你要吃什麼藥才能痊愈,你不反對他的說法,還不斷贊歎對方學問高,醫術好,但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不按照他的處方吃藥,這叫什麼?這叫應酬,叫虛偽,你從心底裏並不真的相信他的醫術,或不信他的診斷,或不信他的藥效,你的那些贊歎都是客套應付他的,你對他沒有生起真信心。真的信,你會立即行動,毫不遲疑地按他的藥方抓藥、吃藥。

那麼佛陀告訴眾生:六道輪回是充滿痛苦的,凡夫眾生是必定要生死輪回的,如佛教戒修行才能了生脫死離開輪回痛苦……眾生口頭稱是,恭敬讚嘆佛陀偉大佛陀光明佛陀說得太好了,可是一轉頭,照樣熱衷於輪回諸事,漠然於佛說出離之行,這不正是行路人對樵夫的不以為然,不正是病人對醫生的虛偽嗎?

所以,行者們,真信必見於真行。

【真信《什麼叫修行》了嗎?】

前些時有人批評我多餘,說羌佛老人家早就在法音裏要求大家認真學習《什麼叫修行》了,哪裏用得著你在這裏東呼籲西吶喊的?這個說法雖然只是一時嘲諷氣話不必當真,但它卻又讓我思考到「信佛」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增上慢所遮弊的正是對於「信」的誤解,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偏見,很值得一提。很多人認為佛陀的法,我恭恭敬敬聽過了知道了就萬事大吉,但卻不知,這是「夏蟬高唱知了歌,無常生死半月近」,那不是真知,真知乃真信真行之所獲,否則皆為數他人珍寶的表面敷衍之知,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釋迦世尊傳三藏十二部佛法在這個世界已經兩千五百年,如果這些法義,每一個修學者當下信奉不二,一絲不苟完全如法施用於三業,那麼娑婆世界應該是菩薩羅漢滿虛空,到處是極樂聖境了。可惜事實不是這樣,佛陀說的法,不是每一個聽過的人都生起了真信力,多數人淺淺的理解一下,口頭掛一掛,在現實的利益興衰湧到面前的當口,無始業力帶動世間八法立刻左右他的心識,他就會無視佛陀教言,選自自我判斷,現實生活、社會人際的標准成為他要采信的主體,佛陀說得再多再好,那些道理他總覺得離自己很遠,甚至用起來還有些別扭,還是不如從小習慣的人世規則來得真實,不如自我利益的需要來得可信,因而修行解脫之途總是在佛法與世間既得利益之間走得坑坑窪窪,成就解脫總是遙不可及。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真信之力沒有產生,不能帶動三業相應於諸佛菩薩的加持之力,驅不散惑業無明的緣故。

同樣,至尊三世多杰羌佛所傳《什麼叫修行》一法,那是百千萬劫難得一遇的真經大法,大家都在讚嘆,都在學習,但究竟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偉大的法而徹底醒悟,進入真修實證呢?仔細看下去,多數行人對這部法的認識是人雲亦雲,嘴上說著了不起,但心中一片茫然混沌,大法義理從心識表面滑過,沒有落進靈魂深處,內心根本沒有產生強大的信力驅散障業生起光明覺醒,學了半天還是凡夫我執依舊。例如,我今簡略舉出行者中常見的一頭一尾三大不信。

第一,不信無常。八基正見之第一正見「無常心」,很多人以為只有不學佛的人才不信無常,其實不然,佛門弟子大部分都不信無常。諸法無常,苦空無我,這是佛陀醫王對輪回世界的診斷,很多行人對這個偉大的真理,只是聽聽而已,聽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很贊同,但就是不用它來觀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同病人對醫生的悉心診斷首肯讚嘆,但出得門來就把醫生的處方丟進了垃圾桶,好像醫生對自己的診斷只是講了一場事不關己的醫學講座,那是泛泛的理論,跟我沒關系,不是在診斷我。這種人不僅不信醫生,更是侮辱了醫生。而我們學佛修行的弟子們,就經常幹這種侮辱佛陀的事。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人在學習《什麼叫修行》,學完不一會兒,就跟人忿忿然說著某人的長短是非,沒多久又因為某人做事的方式他看不慣而氣憤數落個沒完沒了,沒過多久又在電話裏教唆他人如何打擊旁人爭奪利益,或者又因為一點吃喝拉撒的生活瑣事吵到掀房頂,或者為了一點利益分配算計到廢寢忘食,或者為了誰的名聲最近比自己大,誰在哪方面占了自己的上風而機關算盡如何能讓自己更風光……如此等等,千狀百態的計較執著,這就是剛學完無常心的行人,萬法無常的道理也就是那麼耳邊一聽就不見了,輪回因果的苦處也就那麼一歎就消失了,跟他自己的生活好像毫無關系,他就是不以佛說無常觀來映照周遭從而放開執著,反而以對周遭一切的執著自我蒙蔽,驅趕遠離著佛說的真理,或者因為他現在活得自以為不錯,便並不真的相信他所學到的那些「無常苦」就是自己的前景。輪回無常的問題,在閑坐無事的時候,可以想想,可以感慨,一旦具體面對一件事,一個利益,一個需要,一個矛盾,一個困難,就什麼都是實實在在的常了,什麼都是必須抓住不放的了,佛陀的真理就被眼前的現實需求壓下去了。這不是個別現象,幾乎人人都在做這種程度不同的漠視甚至嫌棄佛陀教誨的事情。我們不信佛,因為從不實行佛之所說。

第二,不信六道眾生皆為父母。大悲我母菩提心第一條「知母: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回轉折中皆我父母。」這是羌佛和十方諸佛於無量智慧神通中觀照後告知六道眾生的絕對真理,可是,我們很多行人卻有意無意將它看作只是一種理論或心境上的假設,並不十分當真,更不如法觀行。比如我曾親見這樣一幕:道場藏經樓正在整理,螞蟻大軍卻黑壓壓開了進來,僧侶們慌忙用各種柔軟工具將螞蟻裝起來送到藏經樓外,但因為太多了,這邊送走那邊進,時間稍長,有些人不耐煩了,為了自己做事方便,假裝看不見,在螞蟻分布的區域大踏步來回,有人制止,他們狡辯:「我看這一片好像沒有螞蟻了嘛」,繼續走,直到我怒吼:「你腳下踩死的就是你爹媽!」他們才悻悻離開。這些人也是學佛修行的人,也在學《什麼叫修行》,但眾生父母這幾個字他們學進去了嗎?真的相信了嗎?若真信眼前的眾生往昔之中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會把大腳往父母背上踩嗎?會這麼冷漠的殘害他們的生命嗎?

還有嗔恨,恨矛盾對方恨得咬牙切齒,恨得不能相見,恨得夢中都在鞭撻斥罵,恨得盼其衰敗倒黴,恨得不留任何心理空間給予原諒;還有惡意的算計、整治,還有決不罷手的爭奪,惡毒刻薄的傷害等等,這是學習修行大法的行者應有的觀境?這是佛弟子對佛陀的真信?他若真的相信眾生是父母,他會用這麼惡劣的心境相對嗎?

再如有行人於眾生受難的實驗室、解剖間、展覽場、市場等處,或見眾生悲慘身世、痛苦狼籍的生活,無動於衷,以因果二字為自己生硬荒涼的內心作掩護,卻不知這恰恰不是真的明信因果,是愚癡的錯行,真明信了因果,應該知曉當下一刻面對眾生的苦難,於自心中該生起什麼樣的心念才算種了一個善因,將能結出好果。因而,真信因果的人見到這些苦難會如羌佛所教,明觀眾生無始以來皆是養育愛護過我的父母,生起悲憫心、憐惜心、拔救心,怎麼可能漠然罔顧?此類行人有何資格論及菩提,那麼麻木的心地怎能利益眾生?怎算是佛陀弟子?自當羞愧到無地自容矣。

再者,如果世上所有的仁波且法師,都能跟無量慈悲的三世多杰羌佛一樣,真的把六道眾生看成自己的父母親人一般呵護關懷,則十善、四無量乃至菩提心的行持都能如法建立,哪裏還會有那些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利益阻礙眾生學到正法的事存在?哪裏還會有用假法邪見殘害眾生的事發生?

這是頭上兩個常見的不信,再說尾上一個不信。三世多杰羌佛說「如果每日觀省七支行條未加強制,大悲從善,自然而發如法於雙七支,此即真修圓滿行持,如此者輕而易舉可得解脫成聖,福慧、五明相應而具,必成登地菩薩無疑。」你問每個行人想不想成菩薩?每個行人都會說想。問他有多想,他會說非常想,如果立刻成菩薩,立刻五明通達、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那就最好。但問每日如法觀省七支行條,大悲從善了嗎?多數人卻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把羌佛說的法,只當一句話看過聽過,不曾真心認為是成聖的神效藥而實實在在吃到肚子裏,信到心坎裏。

我這裏只提到三條,再把八基正見、雙七支菩提心法一條一條拿來對照,到底有幾條落到我們的行持當中生用了?多麼偉大的解脫法啊,是羌佛大悲,為讓眾生徹底脫胎換骨,直取成就聖道而傳的最上菩提大法,但可惜,醫生的本事再大,開出的藥方再神效,病人不真信,不照章辦事,不照方抓藥吃藥,再神效的藥方也生不了用,病人的病還是不會好。無論三世多傑羌佛的修行大法有多麼偉大多精深,無論它對修行人的行持有多強大多快捷的幫助,受教的我們,若不對此法生起絕大的信心,不產生深刻的信力,不從靈魂深處徹底認識到佛法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的良藥,不把它用到觀照行持當中,法再偉大,跟我們是脫節的,沒有實際關聯,佛法的力量怎麼落到我們身上?怎麼為我們驅除障業?怎麼解脫?就算無量諸佛菩薩都彙聚在我們面前施以加持,不具真信的我們也同樣不能相應其力,解脫不了。佛陀的法不是拿給我們鑒賞的,不是拿給我們贊歎的,不是拿給我們作理論研究的,不是拿給我們供奉而已的,佛陀的法是拿給我們實用的,用來對治輪回的。正如羌佛所說:法音不是聽了就算了的,聽了要照著做才行。一到具體施用時,你放棄佛陀教戒,忽略羌佛法音,這叫信佛嗎?

所有行持的起基,就是一個「信」,無信,無真信,一切成就都無從談起。《維摩經義疏》雲:「通辨一切群生有信心者。則入佛法。故智度論雲。如人有手至於寶山。隨意所取。若其無手。則空無所得。有信心人。入佛法寶山。得諸道果。若無信心。雖解文義。空無所得也。」

三世多杰羌佛、釋迦世尊和十方諸佛菩薩的法義如一座寶山,山中有玲琅滿目八萬四千珍寶,寶山無人看守,來者不拒,但憑行者真信心取寶。真信如手,伸手可取寶無數,滿載而歸。無真信,便無手,即便進入寶山,見到真寶,也是空無所獲。其實檢驗自己是否真信就這麼簡單,你有所獲了嗎?無獲因無手,無手即無真信,未曾真行也。

【魔障與真信】

障蓋行者對佛陀法教真正生信的,不僅是疑,諸如多忘、懈怠、惡友、放逸、少聞、驕慢、自卑、迷信、執迷戲論、沉湎享樂、不厭生死等等等等,一切不相應心行,都是阻礙行者生起真信力的障業。

而魔之所為,往往也為在這個「信」字上,以種種相,生種種障,與行者不相應心行共舞,借助這些凡夫執障全面破毀行者對佛法的信力。於行者初入佛門時,於行者遇到真聖時,於行者得聞正法時,於行者想要思維佛法正理時,於行者欲實際行持時,於行者快要明悟真諦時,於行者功德上升時……於一切時,他們都在盤查,盤查每個行人的內心,還有什麼樣的盤根錯節,還有哪些強盛的凡夫意識,還有哪個角落是把持不松的世俗執境,那種地方正是他們的盤踞棲息之地,他們會在這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土地上著陸,並以此為根據地漸漸擴大地盤,一點一點啃蝕你心中原有的真信光明領域。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思潮,一種洶湧輿論,形成一種使你舉步維艱的困境,讓你因畏懼而放棄對真諦的信從,放棄智慧清晰的明鑒而甘願隨波逐流;或許他們顯現為某種道貌岸然的說教,迷障你的擇法眼,不知不覺依從他們邪惡貪欲的目的;或許他們顯現為世俗忙碌,讓你完全沒有時間行持佛法甚至思維佛法;或許他們會顯現為某種極具誘惑的利益,讓你在它面前貪念增盛,徹底忘記佛說的一切真理;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權勢,帶給你強大的壓力壓制你的正念,讓你被邪見牽引;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榮譽或尊嚴,讓你為了捍衛它,不惜采用邪行;或許他們顯現為一種逆境,糾纏你,將痛苦悲傷憤怒等等劇烈的情緒充斥你全部內心,什麼樣的真理都被你丟到十萬八千裏;或許他們顯現為現實的需求,習慣的喜好,美麗的執著,醜陋的厭棄,難離的惡友,不可侵犯的驕傲,難以放下的面子……等等等等,以種種相,生種種障,直到你的每一個心念上都站著他們的兵力,你的整個心靈都被他們侵蝕,他們就滿意了,因為你已經徹底被他們俘虜,你已經不再采用佛說的行持法對治他們,你不再真行,也就丟了真信,你滿腦子都是世俗執念,你的心念行為所相應的全是世間八法、邪知邪見,此刻你縱入寶山也是空無所得的結局,一座道場已被破毀,一切佛陀言教於此行者都不再生用,魔之目的達成矣。

當如何是好?如何鏟除這魔障領地?很有意思,魔最喜障弊的是佛弟子的信力,而驅除諸魔的利器,恰恰又是這個「信力」。《說無垢稱經疏》說:「有信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伏。」「信如水精珠。能清濁水。」為什麼?因為真信力,是驅魔的大利器!因為佛陀教言正是用來對付眾生的迷妄、執著等諸輪回垢病的大善法,佛陀教給眾生的,正是如何鏟除那些用凡夫我執構成的心識土地的方法,一旦行者對佛的教言生起真信,則必真行,一當真行,凡夫執迷心土即刻被化滅,真行一法,化滅一處,真行一法,化滅一處,直到處處都是佛陀所屬光明智能領域,那時,魔到何處棲居?正因為如此,《大乘集菩薩學論》說:「信能超出諸魔境。顯示最上解脫道。信為不壞功德種。謂能增長菩提苗。信為出生勝智門。」

那麼,信從何處生?不從外面生,從自心中生。怎麼生?主動自我熏習生。常於靜處思悟正法,深切領悟法義,深切審思心行,點佛法之香,遍熏我心。把持自心,觀省自心,常自發心,增上願力,誠贊佛德,憶持法教,除己罪念,觀無常苦,生出離願,求佛珍寶,真信力生。

常觀無常輪回苦,常見眾生苦處掙。常念佛陀智無量,常想我佛大悲勝。常贊佛陀拔救功,憶佛功德信力生。識我無常苦報身,放下我執入教門。百千萬劫遇羌佛,勿失光明成就燈。修行大法教我行,八基雙七松執根。執土松化魔無居,正信真行閉魔門。正信羌佛悲智圓,羌佛法教出真聖。如法造化身口意,依教真行善功盛。善業築壁魔奈何,魔去法耀信力真。信力生時魔軍顫,信力真時魔無門;信力生時智慧增,信力真時聖位等。

【真行者真信】

有真信力的行者是不同的,佛陀對宇宙萬法真相的教言他毫無遮障的全部真信,深深銘記,因而他不會在乎世俗興衰,名利是非,好壞對錯,苦樂榮辱,因而他不會認為現實世界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有什麼值得把持不放的價值,因而任何來到他面前的世俗境界,他都會用佛說的真理照出它們的原形。如何出離輪回,如何度脫眾生,是他惟一要追尋的事情。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每天徒步四十裏來到上師駐地,只為聽一句法,聽完這一句再徒步四十裏返回,每日如此,終究學成大法,成為一代宗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從普陀山開始,三步一叩拜朝拜到五台山,途中掉進河裏淹死,一個乞丐將他救活,醒來後他接著拜,曆時三年不變初衷,終於拜到五台山頂得見文殊菩薩真容!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即便身處牢獄也不放鬆行持戒律,上個世紀中國文化革命年代,這位僧人被紅衛兵抓起來,強迫他吃肉,他便拒絕進食,四十多天粒米不進打坐禪定!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一步一長頭禮拜三世多杰羌佛,無論驕陽烈日還是傾盆大雨,環台灣島禮拜一千多公裏,拜到觀世音菩薩親自出現於虛空讚嘆其禮佛功德!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棄絕俗世繁華享樂,深居山谷幾十年只為表率於眾生修行成就,並立誓有生之年絕不踏出山谷一步!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逃亡到深山十幾年,與獵戶野獸為伍,卻矢志不渝,默默行持,終成一代禪門祖師!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在牢獄中,從同牢囚犯仁波且處學到甚深密法,沒有半分疑惑,信奉真行,兩月後修成此法,化紅光飛身佛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當誹謗三世多杰羌佛的惡浪沖擊到他面前,他哈哈大笑,斥以無稽之談未有絲毫動搖,因此真信功德,他上供時,佛國聖品竟降臨供器之中!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代眾生受苦,真修苦行,以血書經,血流幹了便抱佛像痛哭乞求,鮮血頓又充滿全身,如此用血寫核桃那麼大的字體,寫完三部佛經;他挖心供佛代生受苦,將自己活活燒死在寺廟大殿上,醫生判定他徹底死亡,三天後,他卻奇跡醒轉,完好重生!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做苦力,背石頭,房子修起來又讓他拆掉,修起來又讓他拆掉,反反複複,被折磨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肉體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什麼不能奪毀他對佛法的真信,終於障業磨除,求得大法,成就為名震佛史的巨聖!

我知道這樣有真信力的行者,無論什麼樣的誹謗、挖苦、謾罵、打擊、磨難,他們坦然承受,未有一刻放逸行持,如法而觀,如法而行,只思自己因果業報,不曾半點向外嗔怨!

我還知道很多很多有真信力的行者……

真的信佛,是心的徹底歸屬,是將佛陀的法義深入反複的琢磨,正確理解,以它為標准來取舍、塑造自己的一切心行,將自己全部的思維、心念作為它的土壤,讓佛法的標准在這片心土中深深植根蔓延,讓它茁壯的生長,生長出一種強大而堅實的信力,一種不為世間八法所生一切障業之力所動搖的堅定力,一種能用此信力撥開所有撲面而來的外相紛擾,將此佛法准則作為惟一擇訣標准、惟一行為原則的定信力。從古至今,所有修得大成就的聖者,其成就聖果均來源於百折不摧、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如法實施的的真信力,他們真信自己是輪回的病患,真信世界是無常壞滅的幻境,他們真信人生是痛苦的果報,真信佛法是治病的聖藥,他們真信佛陀有無邊的悲智,真信依佛所教,如是奉行,才是惟一的解脫正道!

我願意稱呼那些真修行人為行者,因為他在行,在依佛教戒真行,說明他對佛之所說恭誠真信。他是珍貴的,上品的,真行者真信。

「信佛」,這是一個重大而非常深遠的課題,遠非拉珍此番淺述所能道盡,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借此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經過百千萬劫的磨難才終於有機會遇到三世多杰羌佛的如來正法,但反觀自己,對羌佛之正法教誨我們到底生了多少真信心,到底把這些法義用到三業上沒有?只有這樣深入的自查自省,才不至昏昏然被一些自以為在修行的假象所迷障,冤枉白費了寶貴的時日,才不至於等到自身壞滅臨頭還沒弄懂學佛的真實含義,那就太晚太可惜了。我們應該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真的信佛了嗎?

再請行者銘記,信佛,不僅是信佛實有,更重要,是信佛教言。而信佛教言表現於哪裏?表現於具體如法的行。因為真信必定真行,真行方能表真信。

【後記】

文章開頭說到的那位行者,她本是個真想修行的人,只是無明障蓋她不了佛陀真意,自那次對話後,她若有所思了好些日子。後來很長時間我忙東忙西,甚少與她見面,僅前不久偶然見她獨坐道場樹下誦讀《什麼叫修行》,不時抬手擦拭眼淚,當時因有法務,未及上前詢問。大約一月前,忽見郵箱裏有她發來的郵件,是一封發自肺腑的短信:

「『你不信佛』這一句幾年揮之不去,卻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自己思考一切,判斷一切,處理一切的方法,大多數不是佛說的那些方法,原來,我真的沒有信佛。最近用《什麼叫修行》一點一點照自己,每照一遍,就對自己多一點難過,原來,我真的騙了自己十幾年,也敷衍了佛菩薩十幾年,十幾年誦經念佛打坐都在白費時間。我什麼都還沒修,卻總是把修行掛在嘴邊。佛說的成就方法我都不實行,卻大言不慚自己信佛。用修行法照自己,一直照到放棄了心裏最後一絲抵賴,終於看清,原來我連個信佛的佛教徒都還算不上。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以後,我哭了一整天。

我從現在開始真的信佛,希望還來得及……」

行者,因為你,我終於落實了這篇一直想寫的文章。因為感動,我把你的信函在此公開,請勿責怪。

本文連結:信佛—–拉珍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一件必須清楚的事—-拉珍

拉珍

昨天跟一位師兄談到末法時期佛法界的現狀,他忽然若有所思地問:「難道現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三世多杰羌佛,那麽多自稱這個佛那個佛的,其中真的就沒有一個兩個是真的嗎?像寒山拾得他們幾位佛陀不是都同時來到這個世界嗎?你不也在你的文章『珍惜』當中提到,釋迦佛陀滅度後至今,偶然也有古佛因為特殊因緣來到這個世界上嗎?」

我了解這位師兄,他是一番好意,殷殷期盼多來一些佛陀菩薩,將如來正法更好地弘揚,只可惜,這番美好的願望並不符合當今世界的實際狀況。同時,師兄的說法也讓我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對於佛陀住世這件事的模糊理解應該代表著一種普遍現象,而一旦這個問題概念不清,行人擇法的方向就很容易出錯,更有可能上當受騙,甚至淪為妖魔的幫兇。

不可否認,在釋迦佛陀滅度後的時日中,曾有古佛因個別特殊因緣偶然來到這個世界渡生,但那是曾經,不是現在,對於現在這個世界,我在《珍惜》一文的「圓滿如來真諦之稀有」這一章中,已經有過這樣的闡述:「除了這些年接連不斷從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報出解脫坐化、生死自由甚至金剛不壞虹化成就的喜訊,從東方到西方,從顯教到密乘,從西密到東密,整個娑婆世界,到處都有稱佛菩薩再來的大德高僧,但成就解脫之音卻寂寞稀疏。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等機構設立的「藍台」就讓我們清醒看到了這個身處末法的現實……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這說明世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其他聖德能有三世多杰羌佛一樣偉大的證量,甚至連個十地以上的菩薩都還沒出現。儘管有聖證量的菩薩聖德確實存在於世,但所證實際量境到底有多高,這真是個需要思量的問題。」

在此請各位行人牢記一個概念:自有佛史以來,在此世界渡生的佛陀,一旦佛陀身份被公開,只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即刻入滅離開這個世界,如當年寒山拾得被一居士發覺乃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古佛化身,兩位立刻入滅,展顯神通,飛身後退,退至一大石中消失,二古佛臨走前告訴居士,該廟方丈是阿彌陀佛化身,居士趕快回到寺中但卻晚了一步,方丈已然得知身份暴露,坐化圓寂。再如那個到處找人超度母親的居士,寺中所有僧人都忙於法事無暇顧及於他,他便找到一個煮飯的師傅求超度,煮飯師傅只誦了半部金剛經就結束了,居士很沮喪,誰知夜裡母親竟於夢中感謝兒子找到觀世音菩薩來超度自己,她現在已經得到解脫。翌日這居士忙不叠找到煮飯師傅拼命磕頭禮拜,師傅頓時發覺情況不對,身份已經暴露,立刻顯現觀世音菩薩真身升入空中,消失不見。

第二種情況,是因大事因緣住世不離開的佛陀,如釋迦佛陀、第二世多杰羌佛維摩詰聖尊、第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希諾布。只要是公開身份住世渡生的佛,請各位行者切記,便一定會展顯佛陀所相應的德境證量。釋迦佛陀自不必說,實證境量展顯都在經藏中記載着,而維摩詰聖尊,當年世尊公佈聖尊乃古佛多杰羌佛化現,維摩詰聖尊便展顯大威神力,施展巨大的神通證量教化五百羅漢,才有了那一段著名的方丈室中的公案。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五明證量三十大類成就已經公諸於世,成就之宏偉,任擇三十之其一,均不是任何凡夫高人所能企及,在此不需贅述。

就這麽簡單,從古至今,從顯教到密乘,真正的佛陀在這個世界渡生,一旦身份暴露,只有這兩種情形:要麽入滅,要麽展顯相應境量,不會再有第三種狀況。這件事,希望行者們一定清晰。

至於菩薩羅漢,釋迦世尊早已在《大佛頂首愣嚴經》中敕令菩薩羅漢們若於後世在此世界渡生,除了命終之時,其他任何時候均不得以菩薩羅漢自居,真實身份暴露之時,即是離此世界之時。世尊悲意,在於避免末法時期凡夫充聖大妄語妖孽將眾生引入邪途。

那麽好,如我那師兄說的,這個世界稱這個佛那個佛的人那麽多,到底有沒有一兩個是真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既然這些人自稱是佛陀,我們也假設他們是佛陀,那就擺明了他們是要住在這個世界渡眾生的佛,既然住世不入滅,那就只有一個選擇:展顯佛陀應有的證量!能如三世多杰羌佛,全面展顯佛陀本有的五明智慧,就是真佛;展顯不出來而依然稱自己是佛,那是無知的騙子,或妖魔。

那麽,接下來,我就要向行人們提問了:佛陀應有的證量是什麽?

先拋開諸家說法,最最起碼的,佛陀應該具有連不學佛的老百姓都知道的「大慈大悲」、「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吧!

所謂「大」慈與「大」悲,這兩個「大」表明,那不是一般世俗意義上的仁慈可以比擬的大慈悲,那是真正以拔救為願的菩提大悲。說到這裡我又要重複以前的話題,很多人對慈悲的概念相當模糊,以為樣子看起來慈祥一點,說話溫良恭儉讓一點就是大慈大悲了,不錯,這也是修行人應該具備的莊嚴和德品之一,但遠遠不是全部。佛菩薩住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教給眾生真正的佛法,讓他們出離輪迴。因而要弄清一個渡生者是不是具備「大慈」與「大悲」的佛菩薩,首先要看他施行的法義是不是佛陀的法義,因為只有佛陀的法義才是能夠達到解脫眾生離開輪迴這個目標的圓滿無漏之法,其他一切外道法義,即便是諸善教,均是有漏之法,不能達成解脫輪迴的目的,恰如世尊所言:「世間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因此,一個佛教徒,必須是忠實地,正確的,不加任何功利目的地施行佛陀的法義渡生,其本質才沒與佛陀的救渡悲願相違背,才能算是真慈悲。所以我們觀察一個渡生者是不是具有大悲之心,要觀察他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目的是否與佛陀解脫眾生的悲願一緻。不管他的表現形式是慈眉善目還是憤怒吶喊,你終究要看他的目的是想要拯救眾生,利益眾生慧命,還是企圖謀奪眾生利益,加害眾生。若其行為最終是要達到拯救眾生出離輪迴這個目的,是真正希望並實際上能夠利益眾生解脫成就的,即便一時所顯憤怒相,那也只是一種方便渡生的表相,其內心所具有的是符合佛陀教戒的真正菩提心願,依然是聖行。而若行為目的是為了謀奪個人利益,或起基於我執我見,即便面目跟佛像雕塑一樣慈祥,說話跟音樂一樣動聽,那也似《西遊記》裡的妖孽變化出來的騙人把戲。比如一個稱自己是釋迦牟尼佛的人,或者別的什麽佛菩薩的人,他憤恨弟子到別處正法道場參學,禁止弟子親近如法行持的善知識,甚至將他認為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弟子嚴格控制在手中,想方設法,轉彎抹角,就是不想讓他依止或親近比自己證量高的聖者甚至佛陀,或者不依聖教判斷擇法,我見謗誹善德同門,編故事篡法義,我執營造自我威信,甚至為了不失去弟子的崇拜,扣押篡改佛陀依菩提正見而說渡生原則的法音,或者貪圖利養聲名,利用法音或其他佛法聖品賺錢肥私,這叫大慈大悲嗎?這叫聖者拔救嗎?這叫釋迦牟尼佛嗎?釋迦佛陀哪來這些惡劣私心?有私心還能成佛?宇宙中只有私心凡夫,從來沒有私心佛,因為私心成不了佛。佛陀是由菩提大悲而凝聚,佛陀的一切都是為了眾生的慧命成就,佛陀的一切都是為了給眾生帶來成就利益,只要眾生能夠成就解脫,什麽方法最快捷,佛陀會立刻採用那個方法。偉大的釋迦佛陀當年為了教化五百比丘,鼓勵弟子們去拜見維摩詰聖尊並盛贊聖尊古佛的無量功德,何曾想過面子這種東西?《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世尊盛贊觀世音菩薩功德,並規勸弟子們常時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世尊盛贊文殊師利菩薩功德,盛贊一切十方諸佛菩薩無量功德,何曾有過我見偏私?當年瑪爾巴大師去印度向帝洛巴祖師求法,先依止的是帝洛巴祖師的兩位弟子,兩位弟子一聽說瑪爾巴大師此行是為了向帝洛巴祖師求法,便立刻讚嘆帝洛巴祖師的偉大功德,並着手為瑪爾巴大師的求法之行作準備,先退還瑪爾巴大師供養給他們的金子,怕他向帝洛巴祖師求法時金子不夠,然後建議他先跟着他們一段時間學好語言,並習慣當地氣候,把將來學法的障礙降到最低,一切準備妥當,籌措好一切供養,親自送瑪爾巴大師去求法。一切為了眾生解脫成就,這才是純正的聖者真慈悲。連這兩位並不是佛陀的帝洛巴祖師弟子的行為都比不上,甚至連品格較高的世俗凡夫的道德水平都比不上,滿懷私心,滿腦子虛榮、名、利、面子、供養、我見,在弟子修行學佛的道路上設置障礙的低劣人品,何曾為弟子們的成就解脫付出過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一般的拔救真心?這種人竟然敢稱自己大慈?大悲?竟然敢稱自己是佛陀,敢稱自己是菩薩羅漢?不是明擺着的以殘害眾生慧命為樂的妖孽附身嗎?

各位行人,其實我們人人手中都有一樣鑒妖之寶,而且是佛陀送給我們的,你們知道嗎?——三世多杰羌佛的《什麽叫修行》!這部修行大法的雙七支菩提心法是一面照妖鏡,還不忙說到實際證量,只拿雙七支菩提心法這面鏡子一照,一條一款放到那些自稱佛菩薩的人身上跟他們的行為做個比對,普天之下那些凡夫充聖的邪人,全都得現出或凡夫或妖孽的原形!

所謂依法不依人,過去我們很多行人一到具體擇法時,總是弄不清到底是依什麽法,因為很多人都不太懂得佛法,經藏學得也少,聞法又常常心不在焉一知半解,聖教的法的標準在自己心中建立不起來,所幸現在有了《什麽叫修行》這部大法,它是佛陀為所有修行人制定的成聖所必須具備的行持條件,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是聖者,他的行持就必然符合修行法的行持標準,而且必須符合,沒有別的路可走。那麽,我們為什麽不以它為擇法標準,不僅用它修自己,也用它來鑒照那些稱自己是佛陀菩薩的人呢?是不是佛陀菩薩,一照見真章!依拉珍所見,不用全部,還用不到菩薩應照菩提心法的諸如「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他輕重」等行條,僅以大悲我母菩提心的「知母」「念恩」「報恩」「慈愛」「慈悲」「捨貪」「斷執」這幾條,就會有多如牛毛的自稱者從法台上滾下去!

現在來說實際證量,老百姓都說佛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既然是住世的佛陀菩薩,那就必須展顯相應的道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像有人說他是NBA籃球明星,不管他架勢做多像,球扔到他手上,他就得亮出球星的本事才能被認同。你不說是球星還好,一旦公開自稱是球星,你就得用真本事讓人信服。誰會認為把球投不上籃筐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不懂得籃球規則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上籃動作比不過中學生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從沒到過美國的人是NBA球星?再如有人自稱是歌唱家,這個東西蒙不了人,一張口人家就知道你是不是歌唱家了。自稱什麽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自稱完了怎麽收場?因為你自稱的任何對象,都有它本身相應的狀態、功能、本領,你不具備這些東西而自稱,最後只會遭人嘲笑唾棄。同樣,一個人自稱是佛菩薩,那麽佛菩薩所相應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呢?在哪裡?既然是佛菩薩,就不是凡夫,從身體結構到智慧神通,都應該超越了凡夫,那就請你顯現出這種超凡的本領來,讓我們確切知道你是真的佛,真的菩薩,真的羅漢,是值得依止的,是夠格將我們帶出輪迴的!就像三世多杰羌佛,展顯了三十個領域凡夫所不能及的偉大證量,已清楚告知世人這是掌持正法的怙主所具有的聖量智,眾生可以放心依怙。既然你也是佛,那麽諸佛平等,你該與三世多杰羌佛證量無異,就請你也展顯出相等的本事來,就這麽簡單!展顯不了還依舊妄稱自己佛陀菩薩,不管你擡出誰給你的認證書,拉珍同樣斷言你——入魔!

勸告一些人不要把佛菩薩想得太簡單,佛菩薩是徹底的解脫聖,這種解脫不僅僅是脫離輪迴這一條,而是身、心全方位的大解脫,其身體結構不受四大控制,其心已轉識成智,尤其是佛陀,智慧之廣大無法想象。《佛說三摩竭經》中,釋迦世尊這樣譬喻佛的智慧:「以一天下樹枝及與鳥毛。作筆書佛經。樹枝鳥毛悉皆可盡。佛智不可盡。大如須彌山墨磨研。四海水沾筆。須彌山墨四海水皆可盡。佛智終不可盡。」只要是佛,必定同時具三身四智,三身是法、報、化,四智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三身四智乃佛陀本身本具,大家到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中仔細聆聽三身四智的具體含義,或讀經卷《佛說佛地經》,其中有對三身四智的詳解,我這裡只說「成所作智」這一項,《佛說佛地經》列舉了成所作智的九種表顯,其中一個表顯是工巧:「由是眾生趣求種種殉利務農勤工等事。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勤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既然是具有四智的佛陀,既然要「示現種種工巧摧伏諸伎傲慢眾生」,眾生中的能工巧匠不可勝數,那就必得具備高於所有能工巧匠的世間技藝,才可能達到摧伏傲慢令入聖教的目的。那麽,世上那些稱佛陀的人,我們且不論三身,並放下四智之三,只取佛說「成所作智」九種表顯之中的工巧這一項,你們是否可以示現一下超越世間所有能人巧匠的本事,施展「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呢?能嗎?這世上,除了已經實實在在示現超凡駭俗完美五明成就的三世多杰羌佛,不知還有誰敢稱自己夠得上「成所作智」?而沒有「成所作智」的完美,則必定不能同時具備其他三智,又怎麽可能是佛?

世尊滅度後至今,真正的佛菩薩或羅漢們來到這個世界,決不會稱自己是什麽佛什麽菩薩什麽羅漢,他們的行持是非常內斂謙遜的。當年彌勒菩薩化身的太虛大師,於南京雨花台講《瑜伽師地論》,一女學生因於境界中受聖賢指點,前往詢問太虛大師是否彌勒菩薩,大師勃然拍案,嚴厲呵斥她不得胡言,「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你不要亂說話!」而六祖慧能乃金剛菩薩化現,行化渡生數十年,何曾聽到過祖師自稱是什麽菩薩?這些真正的佛菩薩來到這個世界,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傾盡所有,將一切相應於眾生的成就方法毫無保留地教給眾生,並以謙虛穩重的修持表率於世人,根本不會有那種狹隘的我執想法去經營什麽面子。太虛大師一生說法、論述浩瀚精深,真乃一代弘法巨匠,也曾展顯證量,《學教參禪與閱藏》一文便有大師證境的記錄,慧能祖師渡生無數,神通證量《壇經》中有諸多記載,再如蓮花生大師、阿底峽尊者、瑪爾巴大師、宗喀巴大師、無我母大師等等藏密巨聖,同樣施展巨大的神通證量廣度眾生,但,你能看到這些佛菩薩巨聖展顯巨大的成就境量,但你就是看不到他們自稱是什麽佛,什麽菩薩。而那些依止三世多杰羌佛幾十年的弟子,你們摸着良心問自己,若非法界大事因緣,眾藏密高僧法王共同揭開了這個真相,過去的幾十年中,你們可曾有半分知道雲高益希諾布法王就是多杰羌佛化現?羌佛的證德證境、五明智慧之宏廣偉大,只唯諸佛可堪論比,這一點你們早就了徹,然幾十年受教傳法中,你們何曾聽羌佛說過自己是什麽佛化身?若不是幾十位藏密高僧功德無量,可能至今娑婆眾生還不能知道自己有遇佛之大幸。已經展顯佛陀相應境量的真佛尚且謙遜慚愧自居,不具任何五明智慧成就的凡夫竟然公開自稱是佛,佛理昭然,是誰在跟佛陀的菩提心行唱對台戲?

其實,是不是佛菩薩每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真實的掂量自己,千萬不要陶醉在大眾的讚美敬仰之中,看看自己到底是具備三身還是具備四智,到底是身已脫離輪迴,還是心已轉識成智?一個語病連篇,智慧愚鈍,故作學識,講說法義不但不能啟迪心智,反增眾生思維之混亂,邏輯之迷茫的人,身是四大塵垢,心內遍佈我執,沒有哪一樣本事能絕對超越凡夫的庸人,敢說自己是跟三世多杰羌佛平等的佛陀,我為這種人痛心扼腕,因為世尊已於《大佛頂首愣嚴經》中清楚宣佈了這類人的未來:「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如果是我,因無明無知而造此類大妄語罪業,今日得知此行罪業惡果,我會大駭汗如雨下,即刻跳將起來,奔至佛陀足下,嚎啕痛悔,求佛消我無明黑障,深自反省,徹底摘除並洗刷大我慢心,摒棄所有偏私功利之想,並遏止所有弟子或有緣稱我為聖,將佛陀對未證言證大妄語者的預言如利劍懸刺頭頂,警戒自己謙虛謹慎,如佛教戒慎言慎行,像古往今來無數虛懷若谷的真修行人那樣默默修持,以真實如法的自我行持為眾生之表率,否則,前途將會無比悽慘!

再請行者擦亮眼睛。真實諸佛於此世界度生,一當佛陀身份公開,只有兩種情況會發生:一者入滅離世,一者實際展顯佛陀量智!

摘錄自:菩提寺http://thebodhitemple.org/?page_id=673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更多訊息:http://www.hhdcb3office.org/

本文連結:一件必須清楚的事—-拉珍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要學好佛,必須修行–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自己不正之行為——在佛教中稱之為凡夫行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條。要學好佛,必須修行。所以學佛就要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練和加強自己的修養。首先,要以四無量心、十善、六度萬行三聚淨戒來更正自己的行為。我們修行首先要真心為人類謀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個國家的大利益。

    談到學佛修行,什麼是佛?佛就是人的智慧到了圓滿極限,沒有再高層次了,故稱之為無上,這時達到徹底圓滿叫佛。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自覺覺他,度脫有情,為眾生而修行。那是把眾生作為依傍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品質依生正行,即為度脫眾生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菩薩行。

    學佛修行離不開皈依發心。如何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說諸佛菩薩和一切賢聖僧啊,我一直到成佛的時候都皈依你們,絕不去皈依天魔外道,決不去做違背佛教的事情,一定要以慈悲為本,從內心裡要這樣想,又實踐中要這樣做。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今天以所修佛法積累的功德,積累的資糧不是為我自己,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但願他們都幸福,達到國富民強乃至直達成佛。我從內心真正的這樣想,而且還要徹底做到。

    要真正學好佛,還要觀無常、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一切有為法,就是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大至宇宙空間的萬物萬有,小至一微塵因的意識都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什麼叫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是無常性的。如露亦如電的,都脫離不了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的諦相。譬如說我們坐的凳子很快就要壞,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會壞的,它們屬無生命的東西,無生命的決定要滅。再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即由地水火風組成的,中含靈知和空大。外四大是我們看得見的房子、山河大地一切林木及空中所有遊戲的那些細菌均為有為之法。遠至宇宙太空,近至肉體組合身心,都屬於四大。四大都是無常,都要成住壞空,就是說必須要死,必須要壞的。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是四大?我們的肉、骨頭、牙齒、鬚髮是地大,我們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體之類的叫水大;我們身上所發的熱能產生熱量的叫火大,外界所產生的風行氣墜,如出的氣,運動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動力的均為風大,人由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這個軀殼。除了這四大還有空大和識大,因為肉也好,骨頭也好,熱能也好,氣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間的,它建立了空大。識大稱為心識,叫做靈知,就是指揮四大運動的一切就叫意識,稱為識大。人除了六大什麼東西都沒有。佛家說出了六大皆空為真諦,這是宇宙萬物之諦相。一般人講四大,但不管幾大,都是成住壞空,都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必須壞。

    既然知道自己身體是四大組合,必須壞,因此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仔細想想,想你的生活,想你的悲劇,想你的一切行為,想你的遭遇,想自己的親友離別,想到世事變動之大而且時間不斷推進,年齡不斷增加,自己將入其土,說不定馬上就要死了,像流水一去不回頭。觀起了怖畏心境,無常心就生起實相,再觀想幾天出離心也就生起了。生起出離心後,自然會恐怖駭怕,因為時間不再回來,死亡就要來臨,所以,首先要求學佛的人生起出離心,而且要觀當下念頭。已經過去已成無常,我們就要少活這麼多時間,就是常言所說的無常歲月增中減,大家的年齡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那麼一天天接近死亡。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這時候如果修行沒有到某種程度,就要把生死業力帶走,跟隨你到六道輪迴去轉。想到這裡,我們人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必須依照佛法去修行。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恐懼心,這個時候,不管修什麼佛法,守任何戒律,對人民對國家都會全心全意施益於眾。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就不相應。因為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根本不想學佛,就是鬧著玩,甚至於利用佛法來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抱著探討心理去研究,這樣的人是下不了決心守戒律,更不會守戒的。要是生起了出離心,就會覺得人生真短暫,他就守戒律了,就會如法實施四無量心等行條。真正下了決心後,才能生起真正的信願行,真正的信心生起了才能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的願心生起真正的行為,才能建立信願行的境界,才能真正實施,這才算得上修行起境。所以學佛千記要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能產生受用,佛教中任何宗派都是如此。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出離境,修行不真心。

    懂得生起出離心這個道理以後,還得守戒。其中戒很多,只要守好三聚淨戒也一樣。一開始守三聚淨戒,第一條攝律儀戒,第二條攝善法戒,第三條攝眾生戒。攝律儀戒就是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就是所有的壞事一點不能做。攝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攝眾生戒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若要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至少要於靜處深思十善是不是照著佛所說的十善去做了,照著做了修法得用就無疑,若行持沒有照著十善去修正,就要馬上改,不然就得不到成就。十善還算不上高層次之修行,乃為天道之善業,但能做好也不錯了。十善是什麼呢?十善就是一不殺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盜而行施捨,不僅在行動上,心裡也不要去想偷人家東西而行施捨。三不邪淫而修梵行,不邪淫不只是指亂搞男女關係,看到別人好看就死死盯著別人看,也叫邪淫,而修梵行就是要依照釋迦世尊所教導的行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持。四不妄語而說實言,不妄語是指未證到那個境界而說證到了,所以不能亂說、亂說就成妄語,對上師不能打妄語,對賢聖僧不能打妄語,再小的事情也不能去亂編。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就是說話不拐彎抹角。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就是不挑撥是非,要說利於團結的話。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就是說話時不要去刺傷別人,不要罵人。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就是不能有貪愛之心,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要,有貪心就要產生我執。學佛法首先要斷除我執,修不淨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不干淨的行為全部改掉。九不嗔而修慈悲觀,絕不能起半點嗔恨心,因為一起嗔恨心就脫離了修行,沒有嗔心只要真心修行則一切圓滿。十不癡而修因緣觀,就是對一切因果都不能產生疑惑,要絕對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因果,但不能以痴心盲目聞,事事都得以入於理道。因此修行就要好好考慮為什麼沒有修好,回答很簡單,肯定是自己行為有問題。

    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四無量心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就是說從我們的內心里首先願望一切眾生永遠住在安樂的境界中,並願望他們長在安樂的因地裡,沒有任何煩惱的安樂,還指佛法上的一切平靜,一切法喜,一切禪樂,一切勝境,一切善意,都稱安樂,安樂因就是種的因都是安樂的。我們從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的願望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了,可以考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總想挖苦某人幾句,是不是總想把別人整倒,這樣就不行。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就是希望眾生都離一切苦及一切苦因,希望眾生都幸福包括種的因都是幸福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就是但願一切眾生永遠具備沒有痛苦的快樂,樂也是有苦的,但這裡說的是無苦之樂。只要眾生是無苦的快樂,我們就高興。譬如想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有前途了,我們的國家昌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心裡就非常高興。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好,我們內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們也在考慮大家的幸福生活,整天在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勞碌奔波操勞。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就是說貪心嗔心痴心都離開住平等舍,就是對一切事情不存分別心,深一點說即是佛性之道。

    於是當隨意即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就是說念完四無量心後,馬上就要隨即觀慈悲喜舍。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慈心就是要像父母親痛愛自己的子女那樣去愛眾生,愛人民,見到眾生愚癡不懂,我們要產生慈愛之心去幫助他。悲心就是見到眾生的痛苦我們要像父母親一樣去悲痛他們、去關懷他們。喜心就是見到一切眾生幸福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看到大家富裕了,不應該嫉妒,應該做到別人高興我就高興,別人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舍心就是看到眾生有困難,他需要的如果是善意的對他確有幫助,就毫不猶豫的讓他拿去幫助他。只要能解決得了問題,我一切都舍給他,這叫舍心。但是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為眾生而發起。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做事時就要具體落實到眾生身上,怎麼落實呢?舉一個例子,例如在路上有一個人的腿被車壓斷了,你會說多可憐啊,幸好我在後面,這個想法就不對了,因這幸好我在後面接著想的是不然我就糟了,這就不是慈悲喜捨。應該想到壓到他就和壓到我一樣,和壓到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時你們可以觀想自己的子女殘疾了,自己心裡多麼難過啊。如果在慈悲喜捨上生起了實相,看到別人被車壓他同樣難受,同樣不堪忍受,覺得像傷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當生起了實相即名真修行人。因此四無量心要落實到眾生身上。比如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國家,那麼就要儘自己的心依照國家的政策去努力,絕不能只在口頭上說得好聽,回家就變了,這就不對,就沒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釋迦世尊要求我們做到的。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捨,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捨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所以我們的慈悲喜捨是有次第的。如果依上述次第發的慈悲喜捨就是真的慈悲喜捨。釋迦世尊就開示我們眾生在往昔都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所以我們不能說,今生的父母我們才愛護,往昔的父母我們就不愛護,都應該愛護,都應該和善,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實行慈悲喜捨。如果連最起碼的互相幫助都做不到,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修行呢?

    因此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應該統一,應該一致相應於慈悲喜捨。就是指說話時是以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對待眾生的,所做的事也和說的話一樣去完成,思想想的也完全一樣照著辦,這就是三業相應。當然三業相應先由思想提供發起,先由意識的想像,然後隨之付於行動,語言也是照著慈悲喜捨的思想境界去實行的。所以說具體落實不是一句空話,關鍵的問題是三業相應的問題。三業相應什麼,就是按照四無量的實相境界去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國家,對待人民,就叫修四無量。當然還有勝義的四無量,但首先必須把前面所說的四無量修好,按照三業相應做到了,以四無量心實施於眾生,是真正做到絕不是勉強的。

    這時就可以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以自己覺悟來覺悟眾生,就開始發大菩提心,即一定要度脫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之苦。因為每個眾生都有煩惱互相矛盾,生老病死等苦。產生大乘菩提心,才知道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這個菩提心要自己立願心,做得到就發,不能亂說,大家都這樣去做。做得到就發心,做不到就不要亂發。但至少現在怎麼辦,有缺點堅決改正。例如在家對妻子或丈夫總覺得他又怎麼不好,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是他呀。六道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還沒有認識到,四無量心都沒有修還修什麼成就啊!所以願心是自己立的,如果立了願心,以後三業就不能有異了。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就沒有實相,也就是沒有功德,修的行就白修了。所以若未能三業相應,縱能終日用功,終歸是竹籃打水沒有收益。

    所以要修高度的德行,要做超雷鋒似的人物,否則每天修假行,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必須有出離心才能守戒律,必須有戒律才能照四無量心去實行,必須照四無量心實行才能產生勝義菩提心,產生勝義菩提心才能得到圓滿修行境界。如果不這樣就沒有效果。因此修行需要的是德和品,德品具備了功夫也就應有盡有。釋迦世尊的整個佛法所需要的是修行,他自己也是修行證到了佛的境界,若行持不正,法就不相應,萬法都在行持中。若自己終日念阿彌陀佛,而對國家不忠心熱愛,對父母不孝敬,對人民不善良,這是自欺欺人的假行者。一生行持端正,知道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對父母孝敬,對人民善良,處處助人為樂,臨命終時念一聲阿彌陀佛,佛來迎接,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三業不相應,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修儀軌等等,終歸是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沒有受用,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每天都要抽時間審查一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做的,做對沒有,認真負責沒有,產生了甚麼想法,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當下正之,凡與上述教化的理論違背的馬上修正。我們靜而思之,想想上面講的一些道理,每天想自己做了些甚麼。如果多年的習氣一下改不了,就要立個透關法,在佛菩薩或上師面前下決心,從何時起堅決不行邪門歪道,堅決改正缺點,決心下定一定要改,有些一下改不了的,就立兩個月,但是一定要記住,到那一天一定要辦,不辦就等於騙子,是不會有半點修行成就的。所以立透關法也要說到做到。

    上面所說的是佛法的修行至要。當建立了生起次第後,入正行自然解脫。什麼叫建立了生起次第?照著做了也不一定就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照著去做了,實際也做到了。比如觀四無量,硬是觀到他人的痛苦和自己家里人一樣的痛苦,他人的幸福即是自己的幸福才叫生起次第。這個時候修行才名實行無虛者,自度聖者之風。

    上面所講的道理是佛教之正論,簡而言之,第一步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第二步眾生平等,第三步自覺覺他。認真照佛教的教義去修持,是名佛教入門之真修行法

摘錄自:菩提寺http://thebodhitemple.org/?page_id=928

本文連結:要學好佛,必須修行–行持基本德行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修行學佛要觀心念,正行為

      

要成為真正的聖者,必須面對現實生活「觀心念,正行為」,這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對眾生說的一個重要的法,佛弟子應當非常的珍惜,不要看它是一個基礎,它不是基礎,它奧妙無窮、深遠廣大,它能造就一切眾生,是去惡揚善、解脫輪迴的根本,能讓眾生徹底成為無憂無慮、大樂無邊的聖者。 

      如果佛教徒不注意觀心念、正行為,要了生脫死是不可能的。無論是什麼身份,無論怎樣誦經、持咒、修法,或者依止哪一個大師,都是了不脫生死的。

      「觀心念,正行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要每一天觀照自己的心念,糾正自己的行為,以做為自己身為一個佛教徒在行持中的基礎。這一基礎也就是根本,這一根本也就是解脫的源泉、解脫的保證書。

      佛教徒裡面有很多佛弟子表面上在學佛、在用功,其實身、口、意與經教不相符合,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眾生的時候,都不是按照佛陀的教義去做,跟佛陀的教義完全相違背,但是自己往往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在修行、在用功、在前進,在向解脫生死的道路邁進。他們很多都錯了,錯誤的理解自己、相信自己。

      佛教徒如果把十善做好、把四無量心發好,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了,但是往往很多佛弟子口頭會說,實際上做不到,因此就變得連基督教、天主教這些善教都不如了。為什麼基督教、天主教很容易接引人呢?為什麼有很多護法也願意去供獻呢?因為他們真正的在做,在關心人、在愛護人,而佛教徒也在做,口頭上說關心,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麼多大的關心,甚至於很多派系,拉幫結派,這哪裡是佛陀要求的修行呢?哪裡是正行為呢?

      我們應該真正去幫助眾生、愛護眾生、關心眾生。所謂的幫助、關心,不等於他是我的孩子我就關心,是他的孩子我也要關心;只要他是佛教徒,我就要幫他,他不是佛教徒我也要幫他;因為他是人我要幫他,因為他是眾生,他具備有一條生命,我要幫他。見到人家有困難,立刻伸出援助之手。身、口、意三業並舉,表情我是笑咪咪的,態度我是和藹可親的,我整個精神是熱情的,我的身業是努力的。

      總而言之,佛教徒應該是見到眾生,就應該幫忙。見到眾生好的地方應該學習,因為我們在修行,在向著佛陀傳的教法修自己的行,把不正的行修正、修好,修來像佛菩薩一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那叫作「披著佛教的外衣,行邪教之門」。佛教徒是真正所謂的慈悲為本、利眾為基,無論他是好的、壞的,對我是有怨敵的、仇恨我的,我都應該想到他好,關心他、幫助他,以我僅有的能力,去為他服務。

      在日常每一天中,我們都要「觀心念,正行為」。

      觀心念,就是把念頭想一想:我今天瞋恨過人嗎?能不能瞋恨人?我幫助了人嗎?是怎麼樣幫助的?我是不是一個菩薩大悲的行為在愛護人、在幫助人?我是不是真正出自於無私地在修我的行為、在利益眾生呢?這就叫做「觀心念」。

      觀自己的心念:今日我是這樣做的嗎?昨日我是這樣做的嗎?我的行為是這樣配合的嗎?我的行為正了嗎?沒有糾正,馬上糾正。心念是必須每天都要觀的,假使做不到這一點,根本談不上「修行」二字。

      仔細想一想:到底這一生是鬼混過日子,吃飯、穿衣、死掉嗎?還是這一生要了生脫死解脫呢?到底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就而來嗎?還是為了一天天混日子,東想西想、私心貪慾、邪知邪見,把自己的陽壽打發過去呢?

      「觀心念,正行為」是最切合實際的,只要想到:「我要對他毫不客氣、要收拾他、要採取辦法對付他……」,這些都是錯誤的,是邪知邪見的業障在身上盤旋。修行人不是這樣的,看到每個人都首先想到:「我但願他幸福,祝願他沒有痛苦、家庭和樂、今生一定成就解脫,祝願他無災無難。」會從內心裡面發起希望他好、希望他沒有困難、希望能給點什麼幫助,讓他能越來越愉快,這就是在正行為了。

      我們所做的事情不是要讓別人看得順眼,而是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佛陀教誡利益眾生,這個符合佛陀教誡利益眾生,要落實在每一天觀我們的心念。如果沒有想過,就是沒有觀心念;如果沒有具體做,就是沒有正行為。如果能「觀心念,正行為」,一切佛法都能得到。如果不能「觀心念,正行為」,邪門歪道、胡思亂想,佛法沒有這道門,進不了的。總之一句,「觀心念,正行為」才是真正我們修行人要做的事情,而我們所做的一切,每一天是不是真正利益眾生呢?這點非常的重要!

      想一想:我觀心念了嗎?我正行為了嗎?我今天面對怨家仇人,我的心中有怨家仇人嗎?我的心中只有親人,沒有怨家仇人。我的利益要讓給所有的人,不要想到這利益是我的,我不能讓給他,如有這種心態就不是聖者的風範了,就是齷齪、就是外道、就是邪見、就是小人、就是骯髒、就是黑業!

      偉大的聖者是光明的、是聖潔的、是坦蕩的。晝夜時中想到的是:「看到仇人來了,曾經他是害我的,現在他還在害我,但我不能害他,我要愛他、關心他、幫助他,為他祈禱、祈福。見到對我好的人來,我也為他祈禱、祈福。」一切都是施捨一切利益於眾生,這叫做「利益眾生」。

      為弘法者,把自己的行為正了,去利益眾生,這是行持上的弘法。有了行持上的弘法,才學得到大聖德們傳的甚深佛法,這個甚深佛法就像線路接軌一樣,可以把佛法的通行道路接通,才能真正的羽化飛升,才能真正的明心見性,才能真正獲得報、化二身的境界,才能徹底解脫輪迴、任運自如、常恆永樂、變化無窮,一切本事都具備,成為真正的聖者。

摘錄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46148653

本文連結:修行學佛要觀心念,正行為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嘎堵仁波切「老實修行」講座 勉人人去惡行善

台電花蓮東部發電廠日前邀請運頓多吉白菩提會 嘎堵仁波切,舉辦一場精闢專題講座,主講「如何從修行中獲得真正快樂的人生」,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聆聽,嘎堵仁波切一步一腳印的行舉,一本無私利他的精神,長期在全省各地默默行善助人,更接引無數有緣人得聞正法,得習正法,步入菩提解脫大道,受益者無不欽佩嘎堵仁波切如青蓮般脫俗的道風。


會中有人對因果不昧提出回饋,有人當場真誠懺悔,令現場聽眾感動飲泣。經過仁波且的分享後,讓人明白原來修行不是誦誦經、打打坐,做做樣子而已,而是要真實去實踐佛教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大悲菩提心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真實教義。


嘎堵仁波切強調行的重要,勉勵人人去惡行善,才能創造祥和的社會,人人老實修行,才不落入空洞理論,唯有真修行,才能獲得真正快樂的人生。

摘錄自:花蓮電子報

更多訊息請參閱:http://www.yungton.org/03_AboutRinpoche.html

本文連結:嘎堵仁波切「老實修行」講座 勉人人去惡行善

為什麼要恭誦法著?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